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政策解读

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 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1-2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是本世纪第二个10年的第一年和“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文化建设非常关键的一年,承上启下,既关系到巩固“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成就,又关系着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前几天我们召开了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会议代表列席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听取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重要讲话,回顾并总结了过去一年文化领域各项建设取得的成绩和“十一五”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部署和推进2011年各项文化工作。今天我们又召开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不久我们还将召开全国美术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李长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的有关精神,总结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艺术创作工作取得的成绩,部署2011年和“十二五”时期艺术创作工作。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文艺作品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抵制低俗之风,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艺术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艺术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下面,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改革创新,正确引导,开创了2010年艺术创作的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全国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和广大艺术工作者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坚持“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的艺术发展目标,着力发挥艺术作品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创作出了如《成败萧何》、《这是最后的斗争》、《霸王别姬》、《大树西迁》等一批深受群众欢迎,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艺术作品。并且在艺术创作工作的实践中坚持辩证思维,统筹兼顾,坚持两手抓、两加强,有力推动了艺术创作的协调发展和全面繁荣。一手抓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一手抓面向基层的演出普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手抓国有艺术院团,一手抓民营艺术院团,形成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一手抓创新剧目,一手抓保留剧目,在继承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不断增加文化积累;一手抓京剧、昆曲、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大型艺术品种,一手抓地方戏曲、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皮影、木偶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品种,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一)以具有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的重大文艺展演活动引领艺术创作。

一年来,我们以第九届中国艺术节、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作品巡回展、第六届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第三十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暨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首届中国西部(重庆)交响音乐周、全国昆曲优秀剧目展演周、第七届中国评剧节、第二届中国越剧节、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等重大艺术活动为抓手,活跃了艺术舞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过去一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声势大、有影响、成效显著,文艺舞台呈现出非常繁荣、活跃的景象,这和我们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以及艺术团体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与广东省、广州市密切合作,精心组织,“九艺节”规模创历届艺术节之最,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均组团参加,共组织专业演出77台。参评文华奖的65台剧目涵盖的艺术门类广泛,代表着当今舞台艺术创作的最新水平。剧目创作在坚持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三并举”的基础上,现实题材作品创作成果显著,《黑石岭的日子》、《村官李天成》等一批现实题材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勇于创新,如反映解放海南岛的话剧《红帆》、走进伟人心灵深处的话剧《毛泽东在西柏坡的畅想》等;传统戏的改编有了深度拓展,如昆剧《长生殿》、歌剧《霸王别姬》等,从主题立意、思想内涵到舞台呈现都有新的展现;新编历史剧的创作也有突破,以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为切入点,折射深刻的人文精神,大幅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如京剧《成败萧何》等。艺术家们在创作中注重继承和丰富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着力构筑与时代相称的美学品格,以新的文化理念和艺术形式,阐释舞台艺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关注与思考。

艺术节期间,举办了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参展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等艺术门类,吴冠中、靳尚谊、范曾、黄永玉等300多名著名艺术家踊跃参展,艺术水平之高,观众之踊跃,创历届之最。在16天的展期中,共接待全国各地的观众10.6万人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举办了首届优秀舞台艺术演出交易会,签约金额达1.8亿元,实现了舞台艺术创作与演出市场的有效对接。李长春同志在广州考察期间专门视察了交易会。组织艺术家小分队下基层演出31场,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使“九艺节”真正成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举办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共组织23家优秀民营艺术院团的14台剧目演出28场,观众达3万余人次,展现了民营艺术院团的风采。如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演出的革命历史题材豫剧《铡刀下的红梅》,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上海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创作演出的越剧《状元未了情》也曾多次获奖,深受观众喜爱。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羊能上去的地方,我们就要上去”的精神,常年送戏下乡,活跃在基层,其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龙兴晋阳》获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最近被中宣部评为“双服务”先进单位,受到表彰。这次民营艺术院团展演,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表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在观看民营艺术院团展演后,希望民营艺术院团继续坚持“三贴近”,在与群众和市场的结合中推出更多积极健康的精品力作,通过群众和市场的检验不断做强做大,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并要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在评选表彰、演员职称评定、社会保障、优秀剧目支持等方面对民营艺术院团一视同仁,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举办2010年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9个中直院团共演出32台剧目67场,观众超过10万人次。这次展演是近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演出,汇集了国家艺术院团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保留剧目和近年来创作的优秀剧目,荟萃了国家艺术院团各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和优秀中青年演员,可以说是新时期以来国家艺术院团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人才的一次集中检阅,探索和建立了新形势下推动国家艺术院团艺术创作生产和演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了优秀文艺作品和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展演中既展示了如京剧《满江红》、《杨门女将》和芭蕾舞剧《奥涅金》、《天鹅湖》等一批优秀保留剧目,也推出了一批如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儿童剧《西游记(第一部)》、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歌剧《热瓦甫恋歌》等新创剧目,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这次展演活动在艺术创作上大胆进行艺术创新,艺术家们在创作中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的表现形式,比如传统京剧《满江红》和《柳荫记》在保持传统京剧艺术特质和韵味的基础上,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剧本和舞台呈现上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良好效果。芭蕾舞剧《牡丹亭》和歌剧《热瓦甫恋歌》在外来艺术与本民族艺术结合上进行大胆探索,尽管某些方面还值得商榷,但是体现出的艺术创新精神值得肯定。展演活动为青年演员的成长搭建了平台,推出了一批新人。首次举办的国家艺术院团演出推广交易会签订演出协议和意向520场,金额达7280万元,展现了国家艺术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后,创作繁荣、面貌一新的喜人景象。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转企之后,成立了4个团(东方团、中国歌舞团、民族乐团和流行乐团),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每个团都推出一台节目,共有4台节目参加展演,这在过去也是很少见的。东方演艺集团这次参加展演活动,充分显示了其转企之后获得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对全国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和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首届全国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作品全国巡演组织了《长征组歌》、《丝路花雨》、《春草闯堂》、《立秋》等18台优秀保留剧目,在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展开巡演,途经100多个城市,演出419场,观众超过40万人次,演出收入达1300多万元,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对于充分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的示范作用,建立优秀保留剧目巡演制度,引导全国艺术院团进一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促进舞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增加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举办第八届全国杂技(魔术)比赛、2009—2010年荣毅仁基金会杂技艺术奖颁奖、全国优秀杂技(魔术)节目展演等系列活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杂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优秀剧目展演,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全国性京剧艺术盛会,汇集了全国各地京剧院团的36台大戏和9台折子戏专场,演出场次达80余场。其中,既有国家级重点京剧院团,又有省级重点京剧院团,名家荟萃、阵容整齐、行当齐全,充分展示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实施5年来所取得的成果和京剧艺术的生机活力,将有力地推动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这期间为了庆祝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上海举办了一次京剧汇演,中央领导同志对文化部组织的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也衷心祝贺京剧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二)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进一步解放了艺术生产力,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不断深化,国家艺术院团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由中国东方歌舞团转企改制组建的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按照扁平化的管理原则,重新组建了相对独立的四大演出分团,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以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在较短时间内创作演出了《爱的伊甸园》等各具特色的大型晚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近,他们又与国家大剧院联合推出了原创舞剧《马可·波罗》。演职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用他们的话说:以前总是空着的排练厅,现在不够用了;以前因“赋闲”而变胖的演员,现在瘦下来了;以前走的是“独木桥”,现在走的是“立交桥”。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专门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转企改制工作作出批示,要求“继续努力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演艺业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坚持‘三贴近’原则,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经验,做大做强,把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国内首屈一指、国外著名的一流演艺企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也作出批示,要求“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改革方向不动摇,努力创作更多精品,争取更大的发展”。

目前,全国共有461个国有文艺院团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其中2010年新增340家。各地整合成立了46家演艺企业集团,区域性龙头演艺集团正在逐步发展壮大。河北大厂评剧歌舞团整体转制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固定资产达到1000万元,2010年收入超过1500万元,增强了实力,促进了艺术创作。

与此同时,保留事业体制的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按照“政府扶持、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深入推动内部机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国家艺术院团积极探索和建立了新形势下推动国家艺术院团创作的工作机制,通过举办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建立“演出季”制、“制作人”制和“优秀保留剧目轮换上演”制等,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出了一批优秀艺术作品和优秀艺术人才,演出场次和收入大幅度提高,展现了国家艺术院团崭新的精神风貌,在全国艺术院团发挥了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

中央领导同志对国家艺术院团非常关心。中央芭蕾舞团建团50周年庆典的时候,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写了贺信;中央民族乐团建团50周年时,温家宝总理亲自写了贺信,曾庆红同志出席了纪念演出。

(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艺术管理手段,提升艺术管理水平。

去年,文化部会同财政部整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和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专项资金,设立了总额达1亿元的“国家繁荣艺术创作专项基金”;组织专家对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的30部大型作品和2部小戏修改加工情况进行验收,评出了十大精品剧目,同时评选出了2009—201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的42台优秀剧目;改革文华奖评奖机制,在第十三届文华奖评选中,压缩奖项和评奖数量,扩大参评范围,对文华表演奖进行单独评选,提高了对参评剧目和演员演出场次的要求,加大了奖励力度,增强了政府奖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要在改革完善文艺评奖机制过程中,进一步调整改革评奖机制,建立引领艺术创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的文艺评奖机制。

我们实施国家美术发展工程和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同时加大对歌剧、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的扶持力度;召开中直院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会议、国家艺术院团获奖剧目和演员表彰会,全国京剧工作座谈会、全国杂技(魔术)艺术发展论坛,以及涉及美术发展方向的重大理论和创作现实问题的研讨会,有针对性地研讨艺术创作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新的发展模式和途径,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深刻认识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的重大意义,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有一系列重要判断和战略部署。这些重要判断和战略部署进一步阐述了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化发展的方向、文化建设的理念和思路、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和自觉把握,进一步提升了文化在我国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去年以来,文化部认真组织多次向文化战线同志传达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文化建设一系列重要指示。我想最重要的是去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讲话把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过程中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以及我们的认识和战略部署,全部做了非常全面深刻的表述,是我们文化建设纲领性的文件。

 对于艺术创作工作来说,党中央的这些重要判断和战略部署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明确了加强艺术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讲话中,把“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的四项工作之一进行阐述,强调“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低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李长春同志指出,“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事关文化建设的旗帜和灵魂,体现着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文化建设要始终重视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关键所在,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前文化建设和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还对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进行了具体剖析,指出“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优秀文化产品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广大文化工作者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

二是明确了推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产品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去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作为要重点抓好的八个方面工作之一来论述,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繁荣文学艺术创作,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23日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是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李长春同志去年8月在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指出,“不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不论是推进改革还是加强创新,其最终的结果都要落实到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上来”。李长春同志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在对当前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所处的复杂环境做了全面分析,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阐述的同时进一步指出,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三是明确了加强艺术产品创作生产引导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7月23日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最终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正从群众需要出发,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化成果,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李长春同志指出,“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把数量不断增长和质量显著提高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精神文化产品又好又快地繁荣发展,多出精品力作,多出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去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立足当代中国实践,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创作生产更多思想深刻、艺术精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品。”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判断和战略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生产指明了方向,开阔了视野,营造了氛围,为更好地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其内涵和实质,将其转化为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具体举措,充分发挥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推动艺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国际形势看,一方面,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进一步显现,各国创造、表达和传播自己文化的意愿不断增强。世界在关注中国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与我国开展合作的愿望有所增强,为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供了重要契机。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尖锐复杂,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任务十分紧迫。

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的竞争实际上处于核心地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始终是综合国力较量和竞争的核心内容。在世界关心中国、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急剧上升,全世界希望学汉语的人数以千万计,希望到中国旅游的人数以千万计,希望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就更多了,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能不能真正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做大做强、让我们的文化真正“走出去”,这就要靠我们自己。

从国内形势看,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对加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与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逐步确立,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文化建设的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建设的氛围日益浓厚。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潜力巨大,正在成为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和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类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文化产业正在日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科技与文化融合更加紧密,文化内容和文化样式更加丰富,文化业态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文化传播能力和传播手段得到进一步提升。但另一方面,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利益诉求日益呈现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文化热点难点增多,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紧迫性更加突出。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发展,社会思想思潮和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加强先进文化引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出现一系列复杂敏感、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甚至是“两难”的问题,处理起来需要一种大的智慧、大的眼界、大的胸怀。文化建设的布局和结构还不尽合理,制约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革除,文化发展方式有待进一步转变。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体制机制还不健全,运用现代科技发展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能适应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还没有从根本上扭转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的严重逆差。推动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已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一五”以来,我国艺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艺术创作生产空前繁荣,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传统艺术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持,不断蓬勃发展;由于环境的宽松和适宜,当代艺术各个门类都在迅速成长,涌现一大批新锐;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改进完善,一大批坚持正确导向、坚持艺术创新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积极推动优秀作品“走出去”,提升了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相比,与文化“两大一新”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艺术创作生产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差距。比如,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比较缺乏,泛娱乐化倾向和低俗之风时有抬头,文艺团体和优秀作品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意识需进一步加强,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和传播手段的能力不强,文化贸易“逆差”较大,优秀作品“走出去”的力度不够,优秀作品的推介宣传方式和渠道仍需进一步拓展,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十分复杂。一方面,这是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诸多矛盾在文化领域的反映,难以避免,有其必然性;另一方面,也与我们文化界自身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程度有关,特别与我们各级文化行政领导机关的主观努力有关。这些问题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逐步加以解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未来五年文化建设做出了总体部署。未来五年,艺术创作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奋发有为。未来五年,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 “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紧紧围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目标,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对艺术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这里关于“目标”讲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在于精神文明建设;第二,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三,还有一个目标,即文化发展的目的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我觉得这样说更加全面一点。从观念上进行理解,教育的功能、教化的功能毫无疑问是文化的根本功能,在新时期新阶段,人民群众是文化创作的主体、文化的享有者以及文化产品的评判者,因此要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作为文化发展的目标。这是非常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创作出来的东西总是要让人来欣赏的,总是要有对象,人民群众是创作和欣赏的主体,所以我们的文化建设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如果只讲需求不讲教化,不对;只讲教化不讲满足需求,也是片面的。我们考虑问题、研究问题、制定政策、判断政策对否,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要坚定不移地倡导主旋律、弘扬主旋律、倡导先进文化,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发挥好艺术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艺术创作的主体首先是艺术家,人是艺术事业之本。要实现出精品力作、出名家大师的目标,必须依靠一代代优秀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在此,我想对艺术家们提几点希望:

一是提倡艺术家要树立德艺双馨的奋斗目标,担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德艺双馨,不仅是党和人民对艺术家的殷切期待,也应该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德艺双馨,以“德”为先,就是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家,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要有正确的方向,要有道德、良心的坚守,要有冰清玉洁的情操,要有对大地母亲、对衣食父母深切的爱和忠诚。“德”是艺术家安身立命之根,“艺”是艺术家成就事业之本。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要有对艺术本体矢志不渝的崇敬和热爱,有不断创新、追求高远的志向,有不拘一格、特立独行的鲜明个性,又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永不保守、永不流俗、永不停步。

德艺双馨是艺术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也是艺术家终生奋斗的目标。一切有理想、有追求、有作为的艺术家都应该向梅兰芳、常香玉等老一辈艺术家学习,忠诚祖国,热爱人民,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继承弘扬民族的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从事艺术创作,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做经得起历史检验、深受人民爱戴的艺术家。

二是提倡艺术家要深入现实生活,体验生活,把握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养料。要牢记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要心里始终装着人民,要与普通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转化为艺术创作的激情,要深入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和生产建设的第一线,感受时代脉搏,反映人民心声,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不做精神贵族,不无病呻吟。把人民群众作为表现的主体,把个人的艺术追求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塑造人类心灵的实践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三是提倡艺术家要有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保守、不僵化。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艺术家要善于把创新与继承有机结合起来。要善于总结吸取前人的艺术成就和经验,借鉴当代优秀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成果,充分发挥奇妙的艺术想象力,塑造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是提倡艺术家要有博大胸怀,开放包容,不搞门户之见,发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精神,乐见百花齐放的局面。加强艺术家之间的团结,营造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艺术氛围,是繁荣发展艺术事业的关键,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促进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艺术家应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提倡艺术家互勉,反对艺术家相轻,提倡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支持,共同推动艺术事业的发展繁荣。

我特别主张和提倡文化艺术界的大团结,现在看到各个艺术门类和领域正在出现这样的局面,感到非常欣慰。经过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力,整个文化领域、文化系统的精神状态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出现了一个积极健康、奋发有为、团结活泼的局面。只有在这样一个局面中,我们的艺术事业和文化事业才可能比较好地发展。

五是提倡艺术家要树立精品意识。要克服浮躁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有一种殉道精神,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要以吴冠中等杰出艺术家为榜样,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高远的艺术追求,发扬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淡泊名利、潜心创作、心无旁骛、精益求精,不流俗,不媚俗,始终坚持艺术的冰清玉洁,努力成为德艺双馨、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艺术家。

下面,我想谈一下在艺术创作生产中应当着重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一是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关系。弘扬主旋律,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体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热情歌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刻反映当今时代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大力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旋律,努力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一些人误解认为,倡导弘扬主旋律就是“只许说好不许说坏”。其实,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包含建设性批评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也是主旋律,也能反映当代实际。比如我们看漫画,漫画以讽刺为主,却也能给人一种向上、积极进取的力量。所以对主旋律的理解不要片面。

提倡多样化,就是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避免对主旋律作狭义理解,而在创作题材、艺术风格和流派上的趋近或雷同。没有多样化就没有艺术创作的全面繁荣,没有多样化,就难以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以及担负文化工作领导的同志们,一定要不断地重温小平同志在第四次全国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支持艺术的各种流派、各种风格自由发展,鼓励艺术家们积极创作、海阔天空地去发挥。这些年来我们中国人表现出很强的制造能力,但是创新的能力还不太适应。这可能和过去的体制、指导思想、政策措施、教育方法等都有关系。我们要寻找这种束缚艺术家创造性的因素和障碍,通过深化改革把艺术家从这些障碍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的基础上真正发挥创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要在包容多样中确立主导,在尊重差异中加以整合。切实贯彻“双百”方针,尊重艺术家的个性劳动,保障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要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促进不同流派、风格的自由发展和各种学术见解的平等争鸣,使不同学术观点、不同艺术观点相互了解、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有深切的人文关怀,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艺术家深入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体验人民群众的感情,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创作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要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要充分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用更加包容的态度、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长远的眼光,为杰出艺术人才的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艺术人才层出不穷、茁壮成长的有利局面,使艺术家各得其所、各展其能。

二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能满足人的感官愉悦和心理需求,也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和文化素质。当前,社会上出现的某些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把文艺作品简单化、低俗化甚至“娱乐至上”的倾向,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的艺术家公开表示,他创作的主要目的是娱乐,不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有的消费者也仅仅把文艺作品视为娱乐和享受的工具,放弃了对高雅和崇高的追求。然而,文艺作品具有双重属性和双重功能,既有商品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既有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功能,也有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市场主体的情况下,由企业和创作者创作生产出来的文艺作品,当然只有在市场商品交换过程中才能实现其价值,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作为文艺作品,实现其社会价值。购买的人越多,其经济效益越大,社会效益也越大。一个作品出来后无人问津,阅者寥寥,没有经济效益,也很难说实现了社会效益。但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只强调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只强调迎合,不注重引领,为单纯追求一己私利而放弃对社会的责任,无疑会使艺术创作生产偏离正确轨道。为此,我们要引导文艺工作者和艺术院团正确地、辩证地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树立正确的价值坐标,用优秀作品生动形象地表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各种体制的艺术院团都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本着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不能单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损害社会效益。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首先要保证社会效益。

三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不创新艺术就不能发展。进行艺术创新,既要对优秀传统文化怀有敬畏之心,又要有超越前人、超越自我的勇气,不能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一方面,我们要遵循艺术规律,认真继承优秀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尊重艺术本体,不能盲目创新,那种脱离艺术本体的所谓“创新”,最终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特点,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精神。我们经常讨论京剧的创新问题,特别是如何满足新、老京剧观众的不同需求,解决的途径就在于坚持创新,既满足老观众的审美需求,又能够吸引青年观众来欣赏。我们要既适应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引导和提升观众的审美趣味。在现阶段,主要的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艺术观念,不断增强创新的意识和本领,摒弃以往不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定式,用改革创新的思路破解艺术创作中的难题,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文化理念指导艺术创作实践。同时,也要宽容失败,为艺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对于艺术创新上的新思路、新实践,只要不违背党的文艺方针的方向,符合时代要求,就应该大胆鼓励探索。

四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的关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批评正是艺术创作的一面镜子,它贯穿于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发挥着辨析思想、甄别美丑、树立标准、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为艺术创作的发展繁荣提供思想动力和理论基础。艺术创作与艺术批评是相辅相成的,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目前,艺术创作还是十分活跃的,但艺术批评的现状堪忧,其地位和作用存在被轻视和弱化,甚至被“边缘化”的倾向;现在在文艺批评上也有一种不正常甚至不健康的现象,不管作品质量真正如何,一味评功摆好,甚至屈从于金钱和利益,用老百姓的话讲,是当“托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文艺批评队伍建设,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文艺批评导向,正确认识艺术理论研究和文艺批评的作用和价值,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艺术理论研究薄弱和文艺批评庸俗化甚至商业化的倾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要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开展积极的、健康的文艺批评,做到“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说真话,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为权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人情所困,对事不对人,发挥文艺评论的积极引领作用,重塑文艺批评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我们在倡导健康的文艺批评时,要警惕和防止出现过去“大批判”的错误,不要打棍子,更不要戴帽子,是什么问题就讲什么问题,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防止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艺术创作工作,对于更好地推动“十二五”时期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做好“十二五”艺术发展规划,积极实施国家艺术创作引导扶持工程。要对舞台艺术、文学美术范畴内的各个艺术门类的创作演出、展览收藏、理论研究、文艺批评以及人才建设进行扶持,推出一批深受人民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一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一批具有艺术创造活力的艺术院团,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影响力的文艺研究论著和文章,建立起国家扶持艺术创作与生产的长效机制,推动艺术事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要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与扶持规划”(二期)》、“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国家美术收藏和捐赠奖励工程”等重点项目,要加强对地方剧种的保护和扶持,加强对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的扶持,推出一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优秀文艺作品,增加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化积累。

二是精心组织好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美术展览等重大艺术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要按照中央要求,与有关部委和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筹备和组织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以及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型美术展览,并积极指导地方文化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此外,还要组织好今年5月的全国现实题材优秀剧目展演活动,为迎接建党90周年营造良好氛围,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这两年,从奥运会到世博会这些重大活动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性。一方面,人民群众有需求;另一方面,这也是最有效的实现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手段。要建设一个真正和谐的、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社会,我觉得更多的是靠文化。解决温饱问题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靠什么?要靠文化。人民群众在文化艺术活动的实践中实现了自己的追求,自身的价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那么他的幸福感就增强了。这几年整个社会对于文化系统的关注、关心、关爱多了,负面评价少了,其中很重要一条就是我们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我们的工作给大家带来的文化享受。刘云山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讲,“提高生活的指数就要靠文化建设”,这应该成为指导我们的一个方针。

三是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艺术创作的投入机制和评价机制,推动艺术创作发展繁荣。胡锦涛同志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以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家竞争力”。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化艺术院团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任务,指明了方向。今后一个时期,艺术院团的改革要与艺术创作生产相结合,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合理配置资源,激活各种要素,调动起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和优秀人才。首先,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艺术生产决策机制,既要符合当前艺术创作生产的需要,又要与院团实际情况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艺术委员会、专家和院团管理者的作用,科学论证、民主决策,避免剧目创作生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其次,要加大对艺术创作的投入,扩大“国家繁荣文艺创作专项基金”规模,进一步探索国家财政对创作演出的投资模式,要做好成本核算、绩效评估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不同艺术门类和作品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切实有效的投入方式,确保资金扶持公开、透明、规范、长效,并通过政府采购、奖优罚劣、以奖代补、演出补贴等方式,鼓励艺术院团多出剧目,出好剧目,面向基层多演出。去年,我们对“国家艺术院团创作演出专项经费”的拨款方式做了适当调整,与“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的参演剧目相结合,有力地推动了优秀剧目的创作生产。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好“国家繁荣艺术专项基金”在推动艺术创作生产中的示范作用,鼓励各地设立繁荣艺术创作专项基金,争取社会资金支持艺术创作。在资助范围上,对各种体制的艺术院团一视同仁,为艺术创作生产提供坚实保障。第三,要建立科学的艺术创作评价机制。胡锦涛同志在去年7月23日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精品来源于人民群众,服务于人民群众,最终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既叫好又叫座”,因此,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经得住观众和历史的检验。我们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改革完善文艺评奖机制、树立文艺评奖的正确导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改革文艺评奖机制,完善艺术作品评价体系,把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喜欢不喜欢”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引导和鼓励文艺院团和艺术家更好地坚持“三贴近”,面向市场,服务群众。

四是建立和完善优秀保留剧目演出制度。舞台艺术作品的生命和价值在于演出。建立优秀保留剧目演出制度对于树立正确的文艺创作导向,发挥文艺作品引领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对于鼓励艺术院团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增加中华民族当代文化积累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推广,力争使全国的艺术院团普遍建立优秀保留剧目轮换上演机制或演出季制度,最大程度发挥优秀作品的品牌效应,扩大优秀保留剧目在全国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欣赏到优秀保留剧目,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五是加强艺术理论研究,积极开展文艺批评。要扶持重点文艺评论刊物,奖励优秀文艺评论文章,举办文艺批评、文艺思潮专题讨论以及文艺批评人才研修班,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倡导科学、求实、客观和理性的文艺批评。要善于利用媒体扩大各种研讨活动及优秀论著、评论文章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向上的文艺评论的良好风气。

文艺评论不仅仅起着引导、推动文艺创作发展的作用,正确的文艺批评还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公民、全体读者和观众的审美情趣及树立正确的审美导向。这方面的任务很重。正确的文艺知识的普及和文艺评论对于引导社会公民欣赏文艺作品、提高全体公民的审美水平非常重要,要坚持这一正确导向。

六是积极推动优秀艺术作品“走出去”,提高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中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我国不少优秀文艺作品已走出国门,在国际上为我们的优秀文化赢得荣誉。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优秀文艺作品“走出去”的力度与深度,与我国文化大国的地位相比,与我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相比,还远远不够。要推动优秀的艺术作品,源源不断地“走出去”,占领国际演艺市场。首先,在创作上,要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反映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和中国人民崭新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让世界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变迁;其次,要具备国际眼光和战略思维,加强艺术创作的针对性,要对国际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准确判断,找准市场定位,摸清国际演艺市场的需求,引导艺术院团拓宽演出渠道、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商业演出扩大中国优秀艺术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第三,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加大“引进来”的力度。加强国际艺术交流,通过多种形式,吸收世界艺术发展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在保持艺术作品民族性的同时,加强其国际性,争取为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文艺作品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对艺术创作生产的引导,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化精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  蔡 武(本文为蔡武同志在1月16日召开的2011年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中国文化报)



上一篇: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将出台
下一篇: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