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2-2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云计算风起云涌之时,对其质疑之声也不绝于耳,甚至连业内资深人士都对云计算的炒作和盲目投资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此,业内研究人士是如何看待的呢?
日前,在赛迪顾问举行的《中国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战略研究》、《大型企业云计算技术应用战略研究》和《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的报告发布会上,在坦承云计算在发展中面临缺少统筹规划、对应用领域研究梳理不够、示范项目仓促上马、投资风险增大等问题的同时,赛迪顾问的研究人员向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解释说,云计算目前所做的适度超前投资,是基于未来对云计算的巨大需求,这种发展是合理的,有了这些铺垫,云计算3~5年后在应用层面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投资适度超前是为3~5年后做铺垫
针对云计算是否因投资过热出现重复建设的质疑,赛迪顾问IT系统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梁潇表示,在政府层面,像北京、上海、重庆、鄂尔多斯、哈尔滨等城市,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当地政府都在积极地给补助优惠政策,吸引云计算企业进驻,以发展本地的云计算产业。而在企业层面,在国家云计算试点示范工程的资金引导下,很多企业投资云计算产业。梁潇说:“一项新的事物刚刚兴起时,会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也可能会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总体上,地方政府和企业是在一步步踏实地做云计算,而云计算市场的需求是存在的,而且在未来会越来越大。”
赛迪信息企业信息化云计算事业部总经理杨红鹏表示,谈到云计算炒作或过热,让人想起了以前的光纤发展,当时也被认为是产业的炒作,但实践证明,它为未来的应用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他认为,在未来3~5年内,一些大型企业在云计算应用上肯定还是会非常慎重,只有在深入研究后才会开始考虑大规模的云计算建设;而在3~5年之后,在产业“过热”做了一些良好的铺垫后,云计算在应用层面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赛迪顾问通信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陈畅补充说:“如果说对云计算的需求没有增加,那么它导致的不应该是IT企业投资的上升和过热,应该是IT企业投资的下降。企业之所以在前期大规模投资,从背景和规模来看,应该是行业性信息化,即包括企业信息化在内的需求在发生转变。其实,企业是不会盲目投资的,电信运营商的许多投资,都是源于企业自身的一些行业需求。”
赛迪顾问IT系统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吴李知从政府的角度发表了个人的看法。她说:“国家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云计算建设的统筹调控。比如引导像数据中心类的产业向高纬度、富能源地区转移;通过示范工程的形式引导各地在发展云计算时结合本地的产业基础和应用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业点突破。我们建议地方政府能够将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如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做一些提高政务效率的工程;发展像医疗云、交通云等关系民生的工程。通过与地方的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落到实处,而不是浮在表面的泡沫。”
争取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突破
赛迪顾问在《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面向云计算转型战略研究》中提供的数字显示,电信运营商是数据中心市场提供服务的中流砥柱,大运营商占总体市场的份额达到了60%左右。从2010年中国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资本支出来看,中国电信居首,其次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该研究报告预测,未来3年,云计算应用将以政府、电信、教育、医疗、金融、石油石化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在中国市场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采用,市场规模也将从2010年的167.31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1174.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5%。
赛迪顾问认为,电信运营商拥有的庞大IT基础设施及其控制权优势有效解决了未来布局云计算服务中面临的性能、安全和可靠性等问题,为电信运营商向云计算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大的IT资源库,使得电信运营商在做云存储、主机托管时具有天然优势。
那么,在云计算的发展中,我国是否会出现像谷歌、亚马逊那样的世界级的大企业呢?
杨红鹏认为,有没有世界级的云计算大企业,并不应该是政府关注的焦点,或者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最重要的一是要吸引更多的市场主体投资云计算,避免投资主体的单一化;二是要避免盈利模式的单一化,让市场做出最终的选择。他说:“客观地讲,在5~10年的短时期内,我国出现创新型、变革型、领导型的云计算企业的可能性不大。”
赛迪顾问的研究人员表示,在云计算的一些重要标准,包括操作系统、核心技术等方面,中国企业掌握的太少了。国外云计算做得最好的是亚马逊、谷歌,我国虽然也有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但这些企业整合整个产业链的能力太弱。相比而言,还是三大电信运营商整合资源的能力稍微强一点,但运营商的基因又不在互联网,因此在短期内面临很大困难。他们认为,云计算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中国企业只要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成为主导者,那么中国企业就能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突出的位置,从而有利于中国企业成为国际领先的企业。
规避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投资过热风险
吴李知认为,从中国云计算应用示范的发展方向看,呈现出发展驱动力从“政策引导”转为“市场拉动”、业务创新源从“技术导向”转为“应用导向”、竞争聚焦点从“单一应用”转向“平台构建”
三大发展趋势,云计算应用进入集中爆发期。从区域政府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实施策略角度,赛迪顾问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跟进首批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示范内容。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启动了涵盖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中小企业服务、公共技术平台等内容的15个重点示范项目。地方政府在设立示范项目时,要深入研究国家级项目的特点,策划契合国家支持方向的重点项目,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级示范项目落户本地。
第二,聚焦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共性需求。地方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的设立,一定要着眼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共性需求,通过梳理地方信息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潜在应用需求,通过多种鼓励手段引导基础较好、特征明显的重点领域,提前布局、优先实施,既要树立起云计算示范应用标杆区域的形象,又能切实实现本地信息化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第三,构建以示范应用加快产业集聚的生态链。在实施典型云计算应用示范项目的同时,要积极组织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产业交流活动,加强产业资源整合,引导产业链内部各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和横向联合,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形成集团化、组织化的推进模式,培育产业高端创新集群。
第四,规避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投资过热的风险。在当前的投资热潮中,很多投巨资建成的所谓“云计算”平台,实质性应用非常少,设备利用率非常低,有的云计算中心沦为仅供参观的“展示中心”,有的只是在规模和硬件设备上大做文章而没有提供真正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因此,在设立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时,必须加强宏观规划布局,根据信息化建设切实需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