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5-05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当众多企业还在研讨和尝试应对金融危机之策时,方正集团PCB(电路板)事业部传来了捷报:2008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同比增长70%;2009年1–2月销售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45.82%,净利润2559万元。
预知“冬天”及时应变
方正PCB在全球市场低迷的逆境中取得了不俗业绩,并非偶然。早在2008年初,方正PCB就分析预见到当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果断进行经营战术上的创新——“主战场重点突破,支线适当收紧”。
“主战场重点突破”是指在方正PCB最擅长的领域精耕细作,通过聚焦通讯行业,使手机终端与通讯设备市场占整体销售收入的70%以上,与战略客户进一步靠拢,强化第一供应商地位。“支线适当收紧”则是对中小型客户收紧信用,原则上不再开拓小客户,从而实现前十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整体收入70%以上。这个“聚焦70%”的战略,使公司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经营风险和管理成本大幅下降。
2008年4月,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波及到国内,方正PCB前瞻性地提出“冬天来了”,并采取控制人员、控制费用、降低采购成本、准备大型招标、挖掘历史数据等一系列压缩成本的措施,使方正PCB在10月和11月订单急剧下降时更加从容。2008年10月,PCB市场形势相对严峻,国内外PCB厂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方正PCB迅速对人力资源、采购、市场、生产等部门做出有效调整,其中通过更换供应商等一系列措施,就使采购成本相比前一年底下降18%。
多路出击做强投资
方正PCB并不是“一枝独秀”,方正集团的整体业绩也非常骄人。记者从方正集团获悉,2008年集团整体销售收入达450亿元,集团资产总额在过去三年里从255亿元增长到400亿元,净资产从91亿元增长到162亿元,品牌价值达208亿元,三年新增专利申请总数755件,国际申请88件,软件著作权累计133项,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从第10位跃升至第3位。
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与方正近几年的“投资经”分不开。
2002年,魏新“主政”方正集团,将整体战略定为产业和资本两个轮子同时转动,在专业化基础上有限多元化。此后方正频现惊人之举,2002年收购浙江证券,2003年收购重庆西南合成制药和江苏苏钢集团,2006年收购泰阳证券,控股东莞华南MALL……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或参股,方正集团先后进军医疗医药、证券、钢铁、房地产等行业。
身为IT业标杆企业的方正,在经营创新的道路上已是越走越好。今年初,在国务院通过《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之际,方正集团也制订了2009–2011年的三年战略规划,更是明确将自身定位为投资控股集团。
用投资为研发“输血”
尽管在金融等领域赚得盆盈钵满,但方正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正业”。过去三年,方正集团在高科技领域投入了30多亿元,主要投向数字出版软件系统的研发,也包括电路板和芯片等硬件产业链上游领域。
“王选老师起家时便注重持续创新,我们对创新一直非常关注,一直在王选老师激光照排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技术革命。”魏新所说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对出版印刷再进行变革,也称数字出版。目前,方正数字出版系统的产品包括电子书、数字报、移动阅读以及数字内容阅读平台等。全国90%%以上的出版社正在应用方正阿帕比数字出版系统;39家报业集团中的30家采用方正数字报刊技术;500多种报刊采用方正数字报刊系统同步出版数字报纸。全球4000多家学校、公共图书馆、教育城域网、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应用方正阿帕比数字资源及数字图书馆软件。
魏新介绍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复合出版工程已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新闻出版总署也决定由方正集团牵头组织工程实施。“做高科技研发需要持续投入,投入到一定程度才能出成果。而长期的投入又没有创新产品、超额利润,钱不够了就只能借钱。一旦企业的负债率超过60%,从银行再贷款都非常困难。正因如此,我们才要其他方面投资赚到钱,再拿这个钱去做产业,支持高新技术的研发。”魏新对企业的主业和品牌认识得非常清楚:“如果没有产业,哪来的品牌?一定要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而投资,是为了持续创新。”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