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1-0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两年来,中国风起“云”涌,但这片“云”如其名字一样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在“十二五”期间,“云”能否真正“落地”?
云计算被称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也是未来3~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同时,IT巨头们也把它看作是未来的“决战之地”。
已经错过了前三次IT革命的中国企业,第一次和国外厂商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业界也将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看作是中国云计算发展的黄金十年。
“云”为何如此迷人?
当人们翘首企盼着云计算将带来的无与伦比的新体验,一块诱人无比的“云”蛋糕也同时浮出了水面。
根据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最新发布的报告预测,全球用于云计算服务上的支出在接下来的5年时间可能会出现3倍的增长,其增长速度将是传统IT行业增长率的6倍。到2012年,云计算将达到4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占据IT支出增长总量中25%的份额。从2009年底到2013年底,云计算能为中国带来超过1.1万亿元的净业务收入。
“云计算对于中国信息化技术产业无疑像是当初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的影响,几乎可以让整个信息产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曙光公司是国内较早建立云计算中心的企业之一,目前曙光已经在北京、成都、无锡、深圳、兰州等重点城市建立起了多个云计算中心。
“未来,曙光还会再建5~10个区域云计算中心,以前建立的超算中心也会逐渐向云计算中心过渡。”历军透露,“未来3~5年的目标是在全国各省都建成一个面向云计算未来业务发展的技术基地,所有省市都有以曙光机为主体的云计算或者超算中心。”
不过,与国外云计算主要是以企业自主发展需求为推动不同的是,目前云计算在中国发展的推动力似乎更多地是来自于政府层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主导下的云计算推广进度、规模都大幅超出了市场的预期。
2010年7月,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祥云计划”,计划到2015年在北京形成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拉动2000亿元产业链的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一个月之后,上海市也推出了“云海计划”,旨在将上海打造成为“亚太云计算中心”,培育10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
2010年10月公布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就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而云计算被作为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
相对于雄心勃勃的政府,企业反而显得非常谨慎。目前产业链中最为强势、实力也最为雄厚的当属运营商,而且如果没有运营商提供强大的网络环境,“云”和“端”根本就无法有效连接。
中国移动率先提出了“大云”计划,中国联通提出了“互联云”系统,中国电信则推出了“e云”系统。但是,一位知名IT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三家运营商的“云计划”基本上都是在“举大旗”,在未来的5~6年内都不可能投入到实际应用。
这位分析师还表示,中国之所以会出现政府驱动型的云计算发展路径,其实与中国的IT产业发展现状有极大关系,“中国大部分企业的IT水平还没有国外那么高,未来中国的云计算使用者还是会以政府和大型国企采购为主,所以企业一定要先看政府的态度。”
A股的“云”机会
通过“云计算”主题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最典型例子就是Amazon,这家原本有些“过气”的公司,因为推出了“云”而在最近5年中股价暴涨6倍。
另外一家则是Salesforce,这家全球最大的在线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公司也因为专注于SaaS(云计算应用之一),2010年一年股价就累计上涨95%。
如果说,这两家反映出了美国资本市场对“云计算”主题的认可程度和行业发展趋势,那么国内的A股市场也已经开始风起“云”涌。
国金证券是第一家发布云计算行业专题分析报告的券商,这份报告也是目前唯一一份比较全面详尽的云计算投资分析报告。报告的撰写人之一、国金证券研究所分析师陈运红告诉记者:“云计算将成为下一轮IT 行业增长周期的主要趋势,传统IT 架构的改造和转型、移动互联网爆发性需求、传统工业的信息化普及与升级的持续增量需求,都会给本土的系统集成商和本土云计算平台提供商带来黄金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