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1-0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蓬勃发展的中国文化产业,正在一步步走向世界。中国特色的动画艺术,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动画艺术流派之一。
目前,我国电影动漫人才培养在复合型培养机制的建立上仍然存在差距,需要大力扶持推广复合型的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校企联合的创意孵化平台,实现复合型动漫人才培养与动漫创意、技术培育的良性互动。
中国声音,出现在柏林短片电影节
在国门之外感受中国文化“走出去”,还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初冬的德国柏林,细雨霏霏,湿润而清冷。备受关注的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就在这里举行。本次电影节收到了来自全世界超过3000部的20分钟以内的短片作品参加,电影节从中挑选出300多部作品展映,其中一半以上为学生作品。
这次短片电影节出现了一个新声音,那就是中国的声音。
电影节首次专门举办的“中国单元”观众踊跃,一票难求。《打,打个大西瓜》等11部动画片进入复赛和最佳动画片角逐,这些片子都是年轻人的杰作,有的还是“80后”的作品。中国动漫集团总经理助理王进,作为电影节圆桌论坛的中国代表,与来自澳大利亚、爱尔兰、印度的3名知名电影制片人和电影节主席一起,与一批专业观众展开了深入讨论;湖南金鹰卡通频道总监雷瑛,成为电影节4位国际评委之一,全程参与了电影节奖项的评定和颁奖活动;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廖祥忠,在论坛上发表了介绍中国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专题演讲……
一时间,在柏林人民剧院举办的国际短片电影节上,中国人成为记者追逐的对象,中国动漫成为热议的话题,中国的文化产业成为专业人士关注的焦点。一名德国评委甚至在闭幕会上“卖弄”几句汉语,以示对中国的了解。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动漫走向世界,已经开了几个好头。近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就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捷克国际动画节及美国SIGGRAPH大会等活动中成功策划并举办了中国动漫作品的放映和专业交流活动。尤其是2008年8月,在全球数字动画及电影特效业最高规格的盛会——美国SIGGRAPH大会上,中国学生展示的动画作品,被多家美国媒体称之为“中国动画第一次得到SIGGRAPH的集中关注”。
长足发展,频频刷新动画票房纪录
我国动画艺术在国际上的出色表现,得益于国内雄厚的基础。
动漫是跨越文化界限的世界语言。1926年,当德国女导演洛特·蕾妮格制作完成欧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阿基米德王子历险记》之际,中国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大闹画室》。
从那时起,中国动画艺术就奠定了其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方向。从1942年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到上世纪50年代在世界上独创的水墨动画、剪纸动画等具有显著中国风格的动画形式的出现,及至后来深受欢迎的《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杰作,都使“中国动画学派”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动画艺术流派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漫的产业化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9年公映的国产动画电影达到27部,其中在当年春节上映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总票房达到1.1亿元人民币。2010年春节上映的该片续集,总票房达到1.3亿元人民币,频频刷新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
我国电视动画的数量和质量也在稳步提高。2009年中国制作完成的电视动画片共达322部,长约17万分钟。去年1至10月,电视动画产量已达10万分钟。
中国动画不仅受到国内观众的喜爱,而且越来越多的作品得到国外观众的青睐和国际市场的欢迎。仅2009年,中国电视动画出口达79部1490小时,成为中国影视节目出口中占最大比例的类型。
聚焦未来,应尽快培养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