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1-0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国动漫“走出去”,究竟能走多远?这个问题萦绕在有志者的心头。
柏林短片电影节上,一批外国短片和动画片题材新颖、构思奇特,令人耳目一新。一部保护动物的片子,展示几十头北极熊从高楼上纷纷坠落惨死的情景,用了最新技术,仅仅30秒,令人震撼。另一部名为《人类感受的失物招领盒》的获奖短片,讲述了主角在父亲患癌症去世后,逐渐接受沉重打击的心理历程,感人至深。短片熟练运用了三维动画技术,视听语言和画面风格老练成熟。而这些作品的创作者,竟都是学生!
“电影技术的突破需要科研攻关。高校动漫传媒专业应为此做出贡献”——这是文化高层提出的明确要求。中国动漫集团专家王进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中国社会现有3.6亿青少年,为动漫提供了最广泛的受众基础。在影院、电视等传统渠道之外,动漫周边衍生产品更是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手机、移动设备及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成为动漫传播最重要的新兴渠道。进一步提升中国动漫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文化企业集团作用,规划建设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动漫游戏产业走出去、走更远。
作为动漫领域的教育专家,廖祥忠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对比参加电影节的中国动画作品和其他国家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中国动画作品在技术上、表现手段上已相当成熟,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档次。但实事求是说,中国作品无论从进入市场的意识、在内容上对不同题材的关注,与国际上最先进的作品仍存在差距。这体现在我们对动画短片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重视不够,也反映出我们尚没有将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对接,从而形成培育本土优秀创意的良好机制。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务之急!”高层的要求坚决而明确。
大力加强对国内重点院校的科研、创作项目的支持力度,迅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培养一批具备研发、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通过知名国际电影节、动漫节,以举办中国特别单元的方式,将中国动漫优秀作品展示在核心的国际专家、专业观众面前,是推动建立中国动漫的国际品牌、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措施。”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专家王雷如是说。
年轻一代已经登上了现代动漫的舞台。中国的动漫离世界不远,中国动漫带着自己的梦想和使命,一定会走得更好、更远。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