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3-0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科学发展 转变方式
2月8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印发通知,认定依托青岛前哨精密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至此,青岛市国家级孵化器达到8家,经科技部认定孵化面积30.59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75家,就业岗位15530个。
眼下,青岛市正在大手笔启动建设千万平方米科技孵化器,堪称世界第一,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大力加强孵化器建设,是促进青岛经济转型、实现蓝色经济跨越发展的助推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指出,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前沿,按照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的要求,围绕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特色孵化器,推动“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转型,建设全国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城市与经济转型的支撑点就是孵化器,建设孵化器,推动转方式调结构。青岛市市长张新起深入调查研究后强调,青岛市“千万平方米孵化器”是个大概念,包括研发、实验室,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内,围绕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四新”涉“蓝”项目集中建设孵化器,这对推进青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蓝色硅谷建设,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胶州湾畔掀起了新一轮创新热潮,让世人看到了青岛蝶变的希望。
从高新企业“孵化器”到创新城市“推进器”
凭借自身掌握的50多项专利技术和自主开发的20多项生物质能、环保设备,青岛天人环境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承担3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建设了350余项大中型工程,并走出国门,触角涉及欧美地区。
该公司刘秋琳告诉记者,“天人环境”得益于青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孵化”。
这是青岛市第一家国家级孵化器。崂山科技局局长王刚介绍,目前,已吸引入驻中小企业300余家,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创业基地单位面积产出达到1581万元/亩,在全国同类孵化器基地中居前列。
通过孵化器建设,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认为,孵化器建设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青岛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
如今,以孵化器为平台整合各类资源,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创业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孵化为主要功能,以推动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成长为目标的经济形态或经济体系的“孵化器经济”已经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发展创新型经济,我们的资源不占优势,只有笨鸟先飞,这是被逼的转型。”王广正指出,通过孵化器的孵化,能够加强产、学、研、资的合作,解决科技金融结合问题,使科技与产业较快地衔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孵化器”战略成为青岛市科学发展、蓝色跨越的强力引擎。青岛市科技局局长姜波说,当前,青岛市正在突出抓好科学做好孵化器发展规划,把孵化器建设作为推动区域技术创新的重要抓手;加大投入,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产业实体、金融机构和社会组织,创建适宜本区域发展需求的孵化器,引导省级经济园区向高新区转型,建设高新技术孵化器;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建设20个公共服务平台,达到国家级实验和检测标准;加强协作,建立孵化器联盟,实现资源聚合和网络联动等五项重点工作,举全市之力,推进孵化器建设。
“孵化器经济”的“青岛模式”
龙年伊始,中航工业青岛前哨科技园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少锋接到好消息: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已顺利晋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宋少锋高兴地说,目前投入运营7年的科技园在孵企业82家,毕业企业28家,毕业企业和在孵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达3953个。
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仅是青岛市充分利用老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的老厂房,做深做精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例。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青岛建筑创意园等产业园区为青岛市广大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宽广的创业基地。
从空中俯瞰,青岛的版图如同挂在胶州湾畔的一片绿叶。“大孵化器”蓝图让这里的东部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北部科技人文城组成的“品”字型城市大格局更像一个巨大的“孵化温室”,帮助中小企业在这里孕育、发展、腾飞。
记者走进地处杭州路的青岛工业设计产业园,一些年轻人正在试图点燃工业设计的星星之火。这个设立于2007年初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在孵企业55家,累计毕业企业20家,毕业企业及在孵企业提供就业机会928个。
园内孵化企业代表——青岛品格产品设计有限公司的项目经理王保祥告诉记者:“去年公司业务收入增幅达40%,并赢得中国工业设计的奥斯卡奖红星奖。”
十年磨一剑,“孵化器”战略让青岛变成了吸引创新、聚集资源的磁场。青岛市科技局党组书记盖健说,青岛是全国、全省最早启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的城市之一,按照国家关于孵化器“专业化、网络化、国际化”的建设思路,青岛市积极推动孵化器建设,成立青岛市孵化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孵化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先后出台了《青岛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青岛市孵化器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等政策,自2006年开始,在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中设立孵化器专项,重点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和服务能力建设,并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奠定了孵化器建设的基石。于1993年建立了第一家孵化器青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到2011年底,全市已建各类孵化器35家,累计孵化面积达100万平方米。
建立青岛市孵化器联盟,推动形成“孵化器+产业园”的孵化与培育体系,加速孵化企业成长。姜波说,整合政府、院所、中介、金融、产业、市场、人才和在孵企业等优势资源,因地制宜,促进孵化器的组织创新和体制创新,为使青岛市各科技企业孵化器之间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青岛市孵化器联盟依托专业的孵化网络,促进全市25家孵化器以及30多家相关孵化服务机构的沟通与交流。这也意味着,青岛市众多孵化器告别“单枪匹马”奋斗的状态,走向抱团发展的道路。
“推进孵化器事业建设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孵化器事业发展的前提;发挥政府职能是孵化器发展的保障;鼓励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与支持是孵化器发展的推动力。”青岛市科技局副局长栾新表示。
今天,孵化器正成为青岛这个山东经济“龙头”的推进器,驱动它,奔向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
千帆竞发胶州湾
蔚蓝色的胶州湾,蓝潮涌动。独特的区位优势,让胶州湾畔成为青岛市孵化器建设的大舞台。
“十二五”,国家将孵化器建设工作上升到战略层面进行推动。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再次历史性地承担起了国家使命,迎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
在新的征程上,青岛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五年内建设千万平方米孵化器的全新发展战略,为全市孵化器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在青岛市科技局,记者看到了这张“孵化器”发展的蓝图,感受到青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澎湃动力扑面而来——
按照核心区、重点区、发展区梯次建设孵化器,青岛市市里直接抓的1000万平方米,包括蓝色硅谷核心区在海洋生物医药、深海探测等涉蓝领域建设400万平方米孵化器;西海岸经济新区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型产业建设300万平方米孵化器;青岛高新区在软件服务业、高端制造等领域重点建设200万平方米孵化器;崂山区在云计算、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建设100万平方米孵化器;市南、莱西市等各区市将自建300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全市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孵化体系。
转型之路是漫长的,但青岛已经坚定地踏上了新征程。青岛以科技孵化器经济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在胶州湾这片创新的沃土上创造新的辉煌!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