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3-05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日前,由全国工商联、民建中央、农工党中央联名提交的《关于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的提案》被列为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提案提出,当前转变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根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今年全国政协“一号提案”锁定实体经济,无疑体现了当前社会各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在资本狂潮下,资本市场的回报远远大于实业经营。数据显示,2011年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仅为6.04%,低于2010年6.26%的水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利润率为22.1%,入选中国30强的地产企业平均净利润率为28.91%。房地产、股市以及金融市场暴利的存在,导致资本很难回归到实体经济,从事实业注定更加艰难。
与此同时,产业链上下游“两极分化”,下游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荒等多重困境,导致中小生产型企业处境困难,实业难做已成不争事实。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的3.8万家小型微型工业企业经营状况显示,仅有15.5%的小型微型企业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由于正规渠道很难得到满足而转向民间融资,导致企业资金压力巨大。除此之外,原材料成本平均上浮约30%,用工成本上浮20%-30%,受多重因素叠加的影响,不少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推进技术升级、加快发展转型力不从心。
一个国家真正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最主要是看实业的竞争能力。我国的实业根基十分薄弱,不仅缺少必要的工业技术,更缺乏执着的实业精神。如果出现实业空心化,经济发展就会变成空中楼阁。为此,今年的政协“一号提案”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一是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要营造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健全完全市场经济体制,减少中小企业升级阻力。要优化投资结构,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营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引导国有企业调整产业布局,把一般性竞争行业的发展空间尽量留给民间投资主体,防范国有企业过度扩张对民营中小企业形成“挤出”效应。
二是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让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产业链上游过度垄断和下游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要坚持楼市宏观调控,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完善金融证券市场监管,努力遏制上游高利润企业将成本费用向下游中小企业变相转移,对垄断性行业和暴利性行业征收“暴利税”,并以此税为下游企业提供减税空间,为实体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是政府和企业要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要实施全方位的政策引导,通过减税、减费、减负等方式提高民间资本回归实业的投资回报,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积极实施“化税为薪”或“减税提薪”等措施,使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要向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设备更新、节能减排等活动提供所得税减免、再投资退税、费用扣除、延期纳税、加速折旧等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在主营业务领域转型升级。
四是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使民间金融从“地下”野蛮成长转向“地上”理性发展,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制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为此,要积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适当放宽中小金融机构发起人资格限制,积极培育面向小微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引导民间资本从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阳光灿烂”规范运作。要构建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资本市场,形成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加快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融资体系,让民间资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