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4-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一个好项目,要想在北京发展,从买地到建厂房再到生产,多则3—5年,少则2—3年。”在今天举行的“中关村发展集团标识发布暨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宣鸿颇多感慨。
在他看来,好项目、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周期太长,市场机会稍纵即逝,企业等不起”。多年负责重大项目引进和落地,让宣鸿体会到,缩短项目落地周期,就要“搭建企业和政府之间的通道”。
在今天的签约中,中关村发展集团探索一条新路:联合北京市海淀区、昌平区政府与13家中关村北部产业带企业签订投资合作协议,解决项目落地难题。
“作为签约企业,不但能获得中关村发展集团的投资支持,而且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落地以及其他配套支持。”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于军,把这种模式称为“政企投”联动。
在于军看来,通过这种联动模式,企业不再需要为落地的事情一一找政府部门协商,政府也不再需要为招商与企业一一谈判。中关村发展集团起到了“桥梁”和“通道”的作用,为企业联通政府资源,为政府寻找企业资源。
让不少小微企业困惑的是,自己虽具较高科技含量,所属行业市场规模也很大,但会在融资难题中失去了发展之机。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在签约中,中关村发展集团采用了一种名叫“投保贷”联动的模式。
针对北京凡达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尚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名兴旺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北京)有限公司等10家小微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中关村发展集团在自己投资之余,还带动了中海投资、日本三井公司、北京银行、相关区县引导基金等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不仅缓解了企业短期融资难题,还为企业长期融资打下了信用基础。
与此同时,中关村发展集团与建行中关村分行签订合作协议,融资80亿元用于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建设;与北京农商银行共同设立创投融资租赁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租赁”一条龙服务。
中关村发展集团总经理许强介绍,集团投资小微企业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战略性和创新性,投资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立足推动政策创新和金融创新;二是打包批量运作,将投资的小微企业集体打包推荐给金融机构,进行“投保贷”联动批量化运作,提高融资效率;三是注重增值服务,将投(融)资支持与提供办公厂房、帮助企业规范运营等相应增值服务结合,全方位支持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中关村发展集团此次对23家企业投资总额1.4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1.2亿元,预计被投资企业3年后产值66.3亿元。”于军算了一笔账,中关村发展集团成立两年以来,通过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和园区建设“三驾马车”,驱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共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储备520个,投资项目127个,投资合同额17.4亿元,带动其他投资102亿元,项目达产后实现产值过千亿元。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