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6-2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5公里、400米、140米、30米、无缝对接……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上演完美“太空之吻”。
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的成功,令国人为之骄傲。在这一令人瞩目的事件背后,许许多多的企业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盛产”高科技企业的国家高新区。
从适应高真空、高低温等严酷环境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材料,到实现高度系统协同的信息化管理软件,再到在地面为“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保驾护航的伺服系统,这一系列“高精尖”技术均来自于国家高新区企业。
从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升天,到“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高新区企业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服务神九天宫对接
看到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航天员们在太空科研实验间隙,仍能像在地球上一样自如地在脚踏自行车上锻炼身体,贵阳高新区企业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强感到由衷的欣慰。林泉电机生产的航天微特电机,让这辆特殊的脚踏自行车得以在太空舱内正常运转。
不仅仅是脚踏自行车上的航天微特电机,林泉电机此次共参与了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热控、对接机构、医监与遥测、乘员和空间新技术试验七大分系统的配套研制任务,涉及30多种关键产品。
陈强介绍说,“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绝大多数舱内精密微特电机和所有舱外精密微特电机都是由林泉电机提供的。此外,我国历次载人飞船、舱外宇航服和天宫实验室中80%以上的精密微特电机均由林泉电机配套,在历次太空飞行试验中均圆满完成任务。
由于航天任务是一个极其庞大和复杂的工程,过去产生的纸质文本资料的重量经常以吨来计算。而现在,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能够实现这一改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北京神舟航天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的IDS系统和AVIDM系列软件产品功不可没。
据了解,神舟软件基于神通数据库开发出的应用管理系统——IDS系统成功应用于“神舟九号”飞船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目前,IDS系统已经管理了存储在神通数据库中的12000-14000多台设备、40多个表单类别等。其中,每台设备包含12-18张表、200个数据项、超过2000个数据记录。使用了基于神通数据库的IDS系统后,数据项的统计由原来的十几天缩短为几分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小了设计差错率。
神舟软件开发的基于AVIDM的系列软件产品,则使“神舟九号”飞船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等一系列航天产品的研制数据、计划管理、产品研制进度等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航天型号的研制效率。
6月16日18时56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神舟九号”飞船的准确发送与回收,还需要大量在地系统的配套服务,其中就有来自自贡高新区的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来自桂林高新区的桂林星辰科技有限公司。
大西洋焊接材料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公司产品成功应用于此次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系统与搜救系统。作为目前国内焊接材料行业惟一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焊接材料行业惟一的国有控股公司,大西洋焊接材料在国内同行业中拥有最强的研发能力,有60多个产品先后荣获国家、部、省、市科技成果奖,多项产品填补我国焊接材料的生产空白。正是因为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口碑,大西洋焊接材料多次应用于“神舟”飞船。
在此次“神舟九号”发射过程中,星辰科技研发的用于“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基地、回收基地、卫星信号陆上跟踪监控站以及海上跟踪雷达的星辰伺服系统装备大放异彩,为此次发射保驾护航。星辰科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星辰伺服系统应用于车载、舰载、机载等各种装备,以及“远望”号远洋测量船、“神舟”飞船地面跟踪系统等国家大型项目,在“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回收中均圆满完成了任务。
不断攀登科技高峰
与星辰科技一样,绝大多数服务于此次“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任务的企业都不是“新手”,在1999年发射“神舟一号”飞船之前,他们就已经开始相关科研项目的攻关,并持续贡献于我国航天事业。
从无人飞船到载人飞船,从航天员出舱活动到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在一步步攀登新高峰,这对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的产品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此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将第一次实施手控交会对接,传统的摩擦式离合器体积大、寿命短,不适用于空间环境。林泉电机的科研人员经过长期攻关,通过大量论证分析和试验验证,并与分系统反复配试,终于攻克了宇航用无接触式安全离合器技术,填补了我国航天领域的技术空白。
另外,此次载人交会对接是航天员第一次访问在轨飞行器,第一次进行10多天的载人飞行,这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内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配套特种电机及控制器在高可靠、长寿命和低噪音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技术指标。为给航天员提供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林泉电机科研、试验人员相继开展了高真空和高低温空间环境条件下的永磁直流电机换向技术攻关和低噪音、长寿命电机技术攻关,使电机通过了2000次对接寿命考核,电机在转速近每分钟20000次时噪音达到35分贝以下,寿命远远超过了技术指标要求,两项技术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同样,神舟软件也对其信息化系统不断升级。从过去每年发射几颗卫星,到现在每年发射20多颗卫星,信息化系统的不断升级是必不可少的。
神舟软件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开发的基于AVIDM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了航天产品协同设计,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更改次数,更改率降低30%;基于AVIDM的跨地域协同平台实现了火箭发射基地与北京研制单位的系统协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为国家节省成本支出上亿元;基于AVIDM的宇航研制管理平台使“神舟九号”飞船总设计师、总指挥和总装人员都能实时同步了解研制进度,有效地把控研制风险;基于AVIDM计划的管理系统使航天产品研制能够精确排期,保障产品按计划交付。目前,神舟AVIDM系列产品在航天领域的总用户已经达到35000余人,参与异地协同研制的人员规模超过8000人。
“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不断推进,载人航天三期工程的研制即将开展,三期工程主要是建立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技术试验和应用。相对于前期载人航天用电机,空间站在轨时间更长、系统更加庞大复杂、容纳人员更多、试验项目更多、意义更加重大。因此,对林泉机电配套研制的系列航天产品提出了在长时间极端环境下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电磁兼容更好以及小型化等更高的要求。针对空间站用系列无刷直流电机和风机,林泉电机已相继开展了空间站用系列无刷直流电动机共性技术和特种宇航风机技术等预先研究,为后续任务配套提前进行技术储备。”陈强表示。
高新区成国家重点工程后备基地
作为智力密集、知识密集、高科技企业密集的区域,高新区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战场,成为推动自主创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战略高地,也成为支持诸多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后备基地。
在历次“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中,高新区均大显身手。据不完全统计,“神舟”系列飞船中共有100多万个零部件来自贵阳高新区企业。值得一提的是,贵阳高新区有多家企业参与了此次“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任务。“神舟”飞船的电容器、电感器系列产品背后都有贵阳高新区企业的身影。
此外,在蚌埠高新区,中电集团41所和双环电子集团的产品多次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飞船配套。以中电集团40所、41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214所,安徽双环电子集团为依托,蚌埠高新区在电子测量设备、移动通信测量设备等产品领域有较强的实力。在包头稀土高新区,由包钢稀土研究院蒙稀磁业公司研制的钐钴永磁辐射环,精确为火箭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助力“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包钢稀土研究院就开始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提供用于火箭定位、导航的关键器件——钐钴永磁辐射环,见证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上百次的成功发射……
陈强透露,林泉机电目前已经开始为“神舟飞船的后续任务进行相关科研攻关。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程中,他们将继续发光发热、贡献心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