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7-2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期,各部委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政策纷纷出台,多个领域为民间资本进入打开大门。6月底发布的《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提升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意见》还提出,要实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并适时推广成功经验,在高新区聚焦具有明确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将高新区建设成为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和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平台和基地。
多年来,在支持民营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方面,国家高新区先行先试,敢于创新,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为有效利用民间资本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科技企业
《意见》提出,要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开展科技创业投资。从2001年开始,中关村已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促进创业投资发展的试点工作,并设立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主要采用跟进投资(联合投资)、参股设立创业投资企业等方式与社会资金开展合作。截至2011年年底,中关村创投引导资金总规模约为7.9亿元,与社会投资合作共参股设立了16家子基金。
从2006年起,中关村实施了创业投资企业风险补贴政策,对投资于成立5年以内的中关村科技企业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其实际投资额的10%给予风险补贴,单笔补贴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目前,中关村聚集了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超过100家,集中了全国1/3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IDG、今日资本、北极光创投等一批境内外知名机构成为中关村的合作伙伴,一大批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优秀管理团队在中关村聚集。
2011年年底,中关村启动“金种子工程”,遴选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及在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创业团队和治理结构等方面表现出较强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作为“金种子企业”,选择知名创业投资机构合伙人、天使投资人作为“创业导师”,并吸引天使资金投资“金种子企业”。目前,中关村示范区内天使投资群体极为活跃,涌现出了雷军、薛蛮子、邓峰、徐小平等一批活跃的天使投资人。
成都高新区通过设立总规模达15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打造了富有特色的创业企业投融资增值服务平台——ICON盈创动力,与200余家投融资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60余家专业机构入驻,注册资本超过15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30亿元。
宁波高新区为促进天使投资良性发展,定期举办投资知识培训、创业投资沙龙、投资运作经验交流会等,安排投资人与意向企业沟通,聘请风险投资专家作为投资顾问,帮助投资人降低风险。由上百名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民营企业家、高级职业经理人等组成的天使投资人俱乐部,投资规模已有数亿元。
《意见》还提出,要推动民营科技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在推动企业上市方面,各国家高新区积极行动,帮助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治理结构。
目前,国家高新区中上市企业有近千家,在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量位列国内之首。在纳斯达克、纽约交易所等境外上市的企业中,来自国家高新区的企业形成重要板块,已成为境外中国概念股的重要力量。仅中关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数就占全国的1/3,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数占全国的1/4。
2006年1月,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正式启动,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份转让和股权私募服务。截至今年2月中旬,已有160家企业参与试点,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06家;36家挂牌公司完成或启动了43次定向增资,融资19亿元,平均市盈率22倍。
另据了解,2010年3月,青岛高新区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青岛高新区,以国有资本入股民营投资担保企业,与当地最大的民营担保机构中元籴火昆 金融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设立青岛中元籴火昆 高新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集担保、典当和贷款等于一体的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链条,通过引导民间资本为高新区企业搭建了更广阔的融资平台。
培育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国家高新区经过20年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现实。目前,在国家高新区6万多家企业中多数是民营企业。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国家高新区渊源深厚。1980年10月,在中关村一个仓库的角落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7名科技人员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实体——北京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从1983年起,中关村民办科技机构迅速发展,相继成立了科海、京海、四通、联想等一大批民办科技公司,并聚集了上百家大大小小的科工贸企业,形成了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1988年,国务院批准在中关村建立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
国家高新区的民营科技企业率先实践“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方式,激活了民营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活力。通过大胆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国家高新区营造了有利于知识创造、技术创业、企业成长、产业培育的创新创业环境。
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家高新区迅速成长,涌现出中兴、华为、尚德、三一重工、阿里巴巴、成都地奥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企业。
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民间资本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的过程。目前,国家高新区企业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2010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支出1812.5亿元,占全国企业研发经费的35.8%,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民间资本;国家高新区企业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万件,占全国的50.7%。
力争实现新突破
此次发布的《意见》提出,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创新工作方法,破除制约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切实把民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民间资本作为推动全社会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科技部等五部门2010年年底发布的《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也要求,鼓励和支持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高新区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以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各类投资、金融和中介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
国家高新区经过多年探索,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科技金融资源。针对科技支撑引领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未来国家高新区将进行更为大胆的探索,不断完善体制,主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自主创新。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