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08-3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无需取得相关级别职称,也不限定任职年限,甚至可不参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打破企业所有制和人员身份界限,不同经济成分组织的高端人才,均可直接参评最高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今年北京市在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海淀园)和亦庄园,先行开展高端领军人才资格评价试点,54人突破传统职称评审程序,搭乘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的“直梯”直接晋级。
近来,北京市将积极完善各类创业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在中关村人才特区实现创业梦想,同时鼓励企业依托科技产业项目,搭建多种形势的人才发展平台,让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创业激情充分涌流。
不拘一格降人才
2010年,北京市发布了《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了未来10年北京人才发展蓝图,之后又提出由中央组织部牵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15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和北京市共同推动中关村加快人才特区建设,通过实行13项特殊政策带动人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截至今年6月,已先后引进629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301名入选“海聚工程”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80%在中关村创新创业。
北京市大力聚集高端人才,把中关村人才特区打造成为国家的人才战略高地。
围绕落实中央“千人计划”,大力实施北京“海聚工程”、中关村“高聚工程”,引进一大批在国际科技产业前沿的拔尖领军人才。依靠北京市在美国硅谷、日本东京等地设立的8个海外联络基地,广泛联系驻外使领馆,繁荣学术文化交流和人才合作活动,为人才“走出去、请进来”开拓空间。同时,按照“不惟学历、不惟资历、不惟职称、不惟年龄”的要求,支持中关村企业引进一批紧缺的科技和产业人才。
高工评审不再“逐级晋升”
过去,北京工程技术系列设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教授级)4个等级,采取“逐级晋升”模式,准备晋升上一级职称的人员,需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任现专业技术职务满5年,且要通过外语、计算机考试方可申报。近年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了大批高层次、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约占全国的1/4),他们中绝大多数在非公经济组织工作并取得显著成就,但未取得相应职称,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促进人才个人发展来说,对参评职称的需求又十分强烈。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市发布实施《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领军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评价试行办法》,并在中关村海淀园、亦庄园首次开展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价试点。按照政策规定,凡在试点区域内的企业中从事工程技术研发生产,且工作业绩和专业水平达到一定条件的高端人才,不受职称、学历和任职年限限制,不需参加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可直接申报高级工程师(教授级)职称评审。新的政策,一举突破传统职称评审程序,开通了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的“直通车”。
首批54人获通过
首次试点共有412人申报教授级高工评审,最终54人获得通过,他们主要分布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为扩大评价成果的使用效能,发挥高端领军人才作用,北京还搭建人才合作对接平台,推荐此次获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高端领军人才应聘高校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教研职务,或与高校进行科研、教学项目合作。这也是本市由政府首次搭台,为高校引进高端领军人才。
目前有25名高端领军人才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7所在京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双方拟在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合作研发、共建实验室等领域进行合作。
首次搭乘直通车的54名高端人才中,平均年龄44岁,最小年龄37岁,45岁以下28人、占52%;学历高,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87%,高于常规评审的31%;成果多,1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4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奖励,25人担任过国家级重大项目和科技专项负责人。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