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2-11-2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转型迫在眉睫,新的发展动力究竟在哪里?
十八大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国情,面向未来,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为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快我国科技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有力地证明,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辉煌并不意味着坦途,“奇迹”背后亦有隐忧。研究表明,有形资本存量的增长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是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不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亟须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
放眼世界,我们发现,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经历了200多年现代经济增长以及工业化、全球化等一系列重大发展阶段之后,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与地球有限承载能力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能源资源、粮食安全、人口健康、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的需求更加迫切。
另一方面,当代科学技术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带动经济复苏和增长,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应对危机、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都积极进行战略调整,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从历史经验来看,要走出危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力量。正是科技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推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提供新的增长引擎。
中国的发展始终是在一个高度压缩的时间尺度中进行。我国的人口规模比世界上现有的56个高收入国家的全部人口之和还要多出3亿,如此规模的人口进行现代化,相当于把过去一两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历程几十年内在中国重演一次,而发达国家早期发展所具有的相对宽松的国内资源和环境容量条件是我国目前所不具备的。在传统的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未能有效缓解的同时,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新的压力也在增加,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特别是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增长与转型双重调整的“时间窗口”。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红利消失的拐点将会到来。如果不能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高质量的人力资本积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十分困难的。在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要求,突显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无论是从历史经验、还是现实需求来看,唯有创新驱动,才是发展之道、治本之策。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改善民生,都需要科技创新的强有力支撑。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的各项任务,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真正使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命题。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