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3-08-2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作为
一家数字出版企业,重庆云汉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把业务支点选在了“云平台”上,它希望构建一个名为“中国出版发行交易云平台”的项目,把出版发行交易等所有业务活动完全电子商务化,云端化。重庆云汉网络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总裁、重庆新华集团副总经理彭正伟向记者表示,云平台是出版社之间“共建、共享、共用”的平台,能帮助出版社一同迈入数字时代。
走向精细化管理
由于信息化制约等原因,出版社不能对每本书的进、销、存、退等进行统计分析,按书结算也未在出版行业得以实现,目前基本都是按单结算,这导致对人员业绩考核、书籍销售统计和社会需求预测等一直进行不了有数据可依的量化管理。
依托于云计算技术架构搭建的云平台试图对此作出改变,出版社可利用平台上的自有网店、交易大厅和网上订货会同时展销产品,并在线完成订单整理、发货、催退、商品资料传递调剂、推荐、对账等业务操作,实时采集本版书在书店的销售存货信息和行业分类信息。
“有了云平台,即使不是按书结算,出版社也可以知道每本书的所有情况。”冶金工业出版社发行部副主任屈文焱表示,因为所有交易都是通过云平台进行,所以完全能够掌握每本书的销量、码洋、实洋、存货量和退货量。
并且,云平台还有利于出版社掌握产品出版以后的信息。中国铁道出版社副总编辑郭宇认为,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出版社可以及时了解消费者的兴趣、需求和对所读图书的反馈,知道到底什么图书受欢迎,哪些图书还需要改进和完善,这让出版社在日后图书策划时也更有针对性。
“出版发行行业对于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科技发行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版权协会副秘书长向安全表示,如果出版社想考核到书、人和编辑室,那就需要对每本书的进、销、存、退、订等所有信息都有管理,而云平台在功能上完全达到了实时同步和交互式的交易信息采集统计分析,让按书结算成为必然,这也是出版业转型升级最基本的要求。
出版社自己的“淘宝店”
由于出版社与书店之间大都是“一对一”的关系,致使提供给每个书店的产品信息都要有不同的标准、格式和要求,同一种信息要做几个版本甚至十几个版本,这就增加了出版社的信息成本,而借助云平台,店社都可利用多媒体功能进行实时“一对多”和“多对一”互动,避免一种信息重复加工、制作和发布。
“云平台的B2B在线交易中心能让店社之间以更便捷及时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流,以更方便高效的形式完成整个交易。”彭正伟表示。
出版社发行图书的渠道并不少,以书店、馆配和电商3个渠道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在官网、淘宝、天猫等平台上开设网店甚至创建实体店直接面向消费者售书,但零售所占比例依然不大,基本依靠间接的售书模式,这也是为何出版社总是受制于经销商尤其是电商的原因所在。
“云平台类似于淘宝,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店铺,图书的定价权基本都由出版社自己确定,云平台不会干预。”云汉网络北京分公司运营总监陈智雄告诉记者,依靠云平台上的B2B和B2C,出版社不仅能向新华书店这样的经销商批发图书,还可以面向个人直接零售,同时也解决了以往电商和出版社之间的版权纠纷。
据陈智雄介绍,一旦云平台的中国书城上线,加之已开始运营的在线交易中心,物流将成为决定书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新华书店这样的经销商将在图书配送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将是区别于其他电商平台的地方。
“一飞冲天”尚待时日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大部分出版社都对云平台的理念、设想和规划表示认可,认为这对出版行业是个利好消息,但同时,也有出版社对云平台的发展表示担忧,认为云平台要想“一飞冲天”还面临不少挑战。
“我有三个担心,第一是云平台到底能不能完全把新华书店纳入进来,如果不能,那这个平台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第二是云平台是否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后续运营,尤其是这个云平台的研发和维护费用可都不是小数,会不会出现发展过快而资金链断裂的悲剧;第三是新华书店能否做好物流配送,因为现在新华书店的物流还只限于省市县不同店铺之间,这样点状之间的直线物流以后要完成面状的区域配送任务,压力肯定不小。”中国林业出版社图书营销中心主任李跃进直言,云平台目前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发行部区域经理杨宝光则担心,新华书店和出版社已经使用多年的内部系统如平章、云因和ERP能否与云平台实现对接。对此云汉网络北京分公司工程师李爱萍表示,通过数据切换的方式,在新华书店和出版社的系统与云平台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区,云平台随时调取相关信息,操作结果与各自的内部信息系统实时同步、自动化串联,这样既不影响各自系统的独立运行,也可以通过授权的方式保证店社的数据安全。
“B2B阶段对新华书店完全免费,但交换条件是要求其把业务数据实时上传到平台,让出版社及时了解。”彭正伟表示,当B2C的中国书城运作起来时,出版社可以只专注于内容生产和信息加工,而图书展示、宣传、运营、客服和物流配送,都可以由云平台来运作。彭正伟认为,“这样一个为出版行业搭建的‘共建、共享、共用’的平台能为出版业转型升级提供足够的助推力”。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