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3-10-12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9月30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迎来它特别的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来到海淀,来到创新的的中关村,把这里作为调研、了解、讨论中国科技创新的生动“课堂”。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区,习近平等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习近平对我国科研人员勇攀科学高峰、不断掌握和突破核心技术的拼搏精神给予高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此次作为感受核心战略的“课堂”,中关村、海淀则再次被摆上了中国自主创新圣地位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带动了关键技术交叉融合、群体跃进,变革突破的能量正在不断积累。
在中关村,在海淀的“课堂”,这里有20年先行先试创新发展的经验积淀;这里有政策改革不断突破的铿锵脚步;这里有一代代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永续传承;这里有朝气蓬勃生生不息的创新灵魂汇聚。
听IT教父柳传志讲中关村的“创世纪”;看“米粉”追着雷军为小米癫狂;还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李彦宏在商界的纵横捭阖、中星微邓中翰为中国梦创造“中国芯”……他们像“明星”一般,书写着创新传奇,推动着中关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据了解,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海淀园研发、转化了一批与世界同步或领先的高科技成果,区域内产生了66项国际标准、590项国家标准。2012年,海淀专利申请3万6千余件,占北京市的39.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2万件,发明专利授权1万1千多件,占北京市的56.1%;2012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海淀区域内共获得通用项目91项科技成果,占北京获奖总数的68%、全国的30%。
目前,中关村示范区聚集了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去年实现总收入2.5万亿元,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56万人。在这里,每天诞生10家高新技术企业,每3.6天就有1家企业跻身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行列。创新在这里爆发出巨大的经济实力。
在“课堂”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向未来,中关村要加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为在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如今,站在历史的新起点,海淀区出台了《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明确核心区未来将重点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编制形成“6+1”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预计2015年,海淀区作为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达1.6万亿元,并形成2至3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中共中央政治局此次集体学习,对海淀是肯定、是鞭策、是鼓舞。一时间,小米科技、大北农、碧水源、云计算产业联盟等一大批企业网站、微博纷纷第一时间发布该消息,还有天使投资人,甚至外地的科技局官方微博,也纷纷转载信息发表博文。经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8分多钟的重点报道,企业、投资界纷纷把这次学习看做是“创新创业企业的利好”。
作为挺立潮头的科技创新参与者,海淀政企同心,携手前行。海淀园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学习讲话后深受鼓舞,园区身处科技创新的前沿,更要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解放思想,鼓励创新,大力推进核心区建设,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做出贡献。
创造的海淀,创造的中关村,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探索实践着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决策。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