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7-0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选择部分中央级事业单位,开展为期一年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改革试点。
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切实释放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就必须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而要实现这样的迈进,就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必须依靠体制机制创新。要解放思想、拓展思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允许科技人员持有股权、期权成为重要的改革方向。在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看来,科技成果和商品一样,都是有价值的,而且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应该在市场上广泛流通,通过股权、期权的方式进行激励,对科技工作者而言是利好消息。
从计划经济体制走过来的中国,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中央级、省级科技单位里,科研人员创造的劳动成果,没有自主处置权、收益权,这些早已不符合市场规律的制度早就需要改掉。
陈乃醒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在进行科研成果的处置、收益分配时,应该遵循自主协商的原则,国家不要设定太严格的比例,也不应在细节上作出过多限制,应该让科技成果这一重要生产要素真正回归市场。
“如果科研成果的责任人刚好是事业单位的负责人,那么按现有相关政策,对他的股权激励,可能涉及‘违规’。”对于此番改革,业内曾有这样的担心。陈乃醒则表示反对,科研项目是以单位名义申报,科研成果也应该由单位的科研人员分享,科研项目负责人只是挂帅研究,应该不存在“违规”现象。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