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6-0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产品和支付场景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跳出对个体的服务,打造“朋友圈”式的社交金融。社交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北京商报记者日前采访了先花花CEO崔毅龙,他认为未来使用信用进行消费和支付将成为可能。
近日推出“先花一亿元”具体内容是什么?
崔毅龙:先花一亿元将社交关系与金融服务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凭借个人信用即可进行投资赚钱和快速借款的金融信息服务。用户可通过提交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即可获得相应的信用点数。还可使用信用点数在一亿元中尊享多种专属服务。
这种社交金融的模式如何理解?
崔毅龙:类似虚拟信用卡,通过社交征信来判定风险。比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担保,将自己的信用分享给靠谱的朋友,形成社交金融圈,从而通过平台获得相应的借款额度。
针对的人群主要为哪些?
崔毅龙:主要为“90后”,“80后”可以注册但是用起来比较费劲,因为平台主要提供小额、短期资金的服务,借款金额从几百元至5000元不等,所以针对的用户主要是“90后”。
“90后”的消费行为有限,如何评估风险?
崔毅龙:“90后”确实没有太多的消费行为,可查数据较少,所以就要通过社交关系来进行评估。在社交金融朋友圈中,主要有三类关系,分别是邀请关系、用户间认证关系以及投资关系,这其中最靠谱的为投资关系,如果一位用户认可另一位,肯定会把自己的信用借给对方,这样评判的数据就会越准确。
目前的盈利状况如何?
崔毅龙:还没有实现盈利。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借款方和供应商收取手续费,如果是资金供应商则会提供一些费用给他们。目前的借款成本主要在20%左右,如果信用好会降低其资金使用成本。
未来的社交金融愿景是什么?
崔毅龙:开始先花花是虚拟信用卡的模式,后面有所变化,变为通过提供信用点去借款消费。未来使用信用消费和支付将成为大势所趋。那么未来的还款方式可能不是连本带息地归还现金,而是归还一项服务等等。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