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7-3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目前中国印刷企业面临很多困境。首先,下游用户对印刷品质量越来越挑剔!极小的质量事故就会被扣分罚款甚至取消供应商资格,同时,下游用户掌握着印刷质量标准,但用户主观性强,不同用户差距较大,这样便加大了印刷质量管理难度。第二,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下游用户掌握定价权,不断的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都越来越高,造成不同程度的成本压力。第三、人工难用!有技能的工人越来越难找,成本高昂。人工检测产品的质量效率低,质量把控的主观性强。
种种问题都要求我们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变革。我从三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第一、用机器检测代替人工检测。
过去我们的质量检测都是由领机等主要技术人员来掌握,慢慢的我们需要用机器逐渐代替人工。机器检测代替人工检测分为印前、印中、印后。纵观传统的管理方式,每个印刷环节管理过程都由人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未来将全部由设备来替代。
第二、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在中国,每台胶印机通常大约需要三个人,可能有些企业需要四个人。而在欧洲只需要一个人或两个人。2005年,德国有一万一千多家印刷企业,从业者达18.6万人,平均每家企业有16个人左右,百分之八十企业少于20人。2011年,德国整个行业缩水到9000多家,从业人员十五万人,每家企业大概15个人,人均产值非常高。而2011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家企业每台设备就是3-4个人,人均产值明显要低于欧洲的企业,面对全新的竞争环境,这显然是我们的一个弱势。
欧洲的印刷行业过去几十年所走的历程值得我们学习。印刷流程的标准化从CIP3,JDF到CIP4。标准化的优势有很多,标准化可以起到稳定质量,降低损耗的作用。标准化的建立可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利于行业内的良性竞争。标准化需要全行业一起努力来推动,从设备商到原材料供应商到印刷厂都需为此做出努力。
在面向全球竞争的环境中,如果国内的印刷企业还是生产作坊式的工作方式,当劳动力成本变为主要矛盾时,就会失去竞争力。实际上这个点已经来到了,现在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我们印刷企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所以推动标准化与规范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事不宜迟。
第三、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质量管理
未来的管理是基于网络化的管理,从生产车间的局域网到企业内部的管理网,甚至可以把行业信息的触角延伸到用户端,用户可以直接查到目前这个订单的状态。甚至可以在网络上下单,下单之后订单直接传送到我们的生产队列,这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式。
简单来说,生产管理信息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提供决策依据、提供管理数据、提高管理效率,从而降低成本。生产管理的信息化需要几个元素,第一、数据的采集终端,它可以结合ERP,生产设备来进行数据的搜集。第二、网络的内容。作为质量管理来讲,生产管理系统以大数据作为支撑,来完成整个系统的决策。利用大数据对产品进行分析,统计和分类。提供质量改进方案。这是信息化的管理在生产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以上的三个方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叫全面印刷质量管理方法。全面印刷质量管理方案的内容主要有四点:
第一点,有明确的质量目标作为指导,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设立我们的目标,第一,作废率目标,作废率目标能够逐渐降低。第二个是缺陷标准,行业需建立可量化的行业质量标准,目前标准的制定权都掌握在终端用户手中,相对主观。最后一个是要设立一个成本目标,从投入产出比、人工、场地的占用,原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设定一个成本目标。
第二点,降低作废率,稳定产品质量。
第三个,是从管理角度来讲,产品要可追溯,这样的话,我们才知道我们改进的点以及改进的方式在哪。当然这需要一些设备同时结合信息化手段来完成。
第四点,针对国内印刷工艺非常的复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采用单一的解决方案解决所有问题,要对不同方案进行优化组合。
目前的检测设备,在我们的印刷企业尤其是包装方面,应用的范围较广。但是从全面印刷质量管理这个角度出发,提醒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便是关注生产工艺的优化,要达到高效的质量管理目标。一般来讲,检测设备作为非生产设备,在我们的生产当中会增加供应链的长度,所以尽可能的要和我们现有的生产设备相结合,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第二,我们过去的质量管理往往是以交付为重心,这就表明,我们的生产质量管理往往是在出厂分拣时进行。而忽视了印前的过程。尤其是在印前的准备阶段,实际上是我们目前比较薄弱的环节,缺少相应的管理和供应手段。
在此,我向大家推荐全面印刷质量检测的两大解决方案。
方案一,经济的印前及印中质量管理方式。由中心数据库整合客户样张输入-印前文件编辑-CTP-的相关信息,经中心数据库传至检测设备,检测设备进行用户签样、PDF对版,工艺抽检等,最后分配给各胶印机印刷。
方案二、高效的印刷质量管理手段。直接将检测设备装到印刷机上,每一张都进行质量检查。从整个生产环节来讲,如果生产的整个供应链没有增加,人员、场地占用方面没有增加,便是一种高效的印刷质量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