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5-09-2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强调要用新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
实际上,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期已经连续三次聚焦“双创”政策。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对“双创”政策落实“精耕细作”,紧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求,加快科技资源共享、研发税收优惠、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离岗创业和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政策落实;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决定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发展新动能。
显然,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国内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制造业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升级发展和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到消费与投资协调拉动的转换阵痛期,创业创新作为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也是释放人才红利与实现个人梦想的重要契合点,为中央高度重视。
笔者认为,要让“双创”政策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政府大力支持,更需千千万万群众积极参与。要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好发挥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引擎”作用,就离不开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和众享的支撑平台。
首先,“双创”落实需以众智促创新。谈到“双创”,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钱。然而,资金掣肘固然是制约创业企业启动、创新探索落地的一个关键要素,但仅有资金显然不是万能的。因此,“双创”要落地,不仅要集众资,更要聚众智。
实际上,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和网络众创平台,就是为了给创业者、创新者提供开放共享服务,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吸引更多人参与创业创新,拓展就业新空间。
其次,“双创”平台需以众包促变革。自上而下的改革固然高效快捷,但上下联动的方式获得的动力或将更加持久,对于国企改革而言如此,对于“双创”政策落实而言亦如是。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鼓励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推动“双创”相结合,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
可以说,员工智慧的聚合是国企改革获得成功的内生动力,而社会创意的集聚则是“双创”平台资源使用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其成员和资源往往有限,或许各具其能,但未必是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等多个流程的全才,因此通过众包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推动变革,形成新产品新技术开发的不竭动力。
第三,“双创”平台需以众扶促创业。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创业创新,还是扶助小微,亦或是慈善环保,任何一项事业要取得进步,都有赖于全社会的共识,也有赖于各个组织、机构乃至个人的互相扶助。
小微企业和创业者要成长,“双创”平台要发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还可通过公益机构支持、企业帮扶援助、个人互助互扶等多种方式。
此外,“双创”平台需以众筹促融资。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业模式的变革、互联网的崛起和普及,融资渠道多元化已成为大趋势。特别是对于创业创新者而言,其智甚高但其资金实力可能甚微,而通过传统的银行借贷又会因缺乏抵押而屡屡受阻。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实物、股权众筹和网络借贷,有效拓宽金融体系服务创业创新的新渠道、新功能,方能解“双创”资金之渴。
最后,“双创”平台需以共享促合作。创新有赖于开放的思维,创业有赖于开放的环境。“双创”平台的开放,包括已发明、已发现智慧的共享,包括已研究、已探索科技成果的共享,也包括已实践、已总结经验的共享等。
笔者认为,“双创”平台开放的范围应不局限于国内,我们大可在全球寻求智慧、资源和经验。因此,此次会议鼓励企业与外资开展创新合作,利用全球资源、人才和管理经验提升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在切实开放中促进创业创新。
但需要警惕的是,开放并非对知识产权忽视,更非对物权产权边界的模糊。在主张合理开放、众享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创新信用监管,加强创意、研发成果等知识产权保护,在保障资源拥有者权益的前提下,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应用、共享渠道。
总而言之,“双创”平台的搭建非一日之功,而“双创”政策得以发挥效力也不是政府、机构或个体能够独立支撑的。唯有切实做好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和共享,才能真正推动发展动力转换,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有效汇聚资源推进分享经济成长,助推“中国制造2025”,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