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07-1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逆境中,昆山高新区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发展能力,完善产业链,提早谋划产业升级布局,同时加大服务力度,不断优化商务环境,确保园区稳定发展。
几天前公布的2008年度江苏省开发区建设发展评价报告中,昆山高新区综合发展实力再次位列省级开发区首位。
今年1-5月,昆山高新区新增注册外资4.3亿美元,提前7个月超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就在5月的最后一天,125个项目在这里集中签约、开工开业,总投资达268亿元。
今天的投资决定明天的发展。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认为,昆山高新区能够在当前的发展逆境中拓出一条“胜利通道”,得益于这里提早谋划产业升级布局,不断优化商务环境,以及执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给产业升级注入创新动力
“这套荧光分析仪,国际市场售价约为80万元人民币,去年我们卖了几百套。”天瑞仪器公司副总经理肖延良说,今年的市场情况同样喜人,企业前5个月内就实现销售额5000多万元。由于完全掌握了X荧光光谱仪的核心技术,天瑞公司的产品品种、销量均居全球第一。
肖延良说,天瑞赢得市场的秘诀就是自主创新,公司300多名员工中,研发人员占了一半,公司2008年研发投入达1200万元,占销售总额的10%左右,今年预计研发投入将达3000万元。
在天瑞落户的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乃至整个昆山高新区,通过自主创新提升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自觉追求。今年1-4月,昆山高新区企业共申请专利580件,其中发明专利133件,获得授权404件,分别占昆山市的35.7%和42.4%。
6月9日公示的2009年江苏省第一批科技计划拟立项项目中,昆山有13个项目入围,其中昆山高新区占了5个。此前,昆山高新区企业苏州瑞博生物科技和昆山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承担的3个项目入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特色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走进昆山可再生能源产业示范基地,路旁造型独特的路灯引人注目。路灯顶端装有小型风车和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照明,称为“风光互补”照明系统。这个新能源系统,由基地内的茂迪太阳能和华风风能等企业提供。
作为台湾最大、世界第五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茂迪此次在昆山高新区一举增资2000万美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廖振勇说,昆山高新区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是公司扩大投资的主要动因。
茂迪所在的国家级昆山可再生能源产业基地,集聚了美国通用硅、恒辉新能源、华风风能等太阳能和风能相关企业26家,总投资约50亿元,项目涉及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太阳能系统以及风力发电相关部件的研发制造。在这里,茂迪有着完整的产品配套体系。
按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演进模式,昆山高新区重点布局了三大特色产业集群: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产业,以太阳能、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以OLED有机发光显示为特色的光电产业。最近,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和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在这里风生水起,进一步确立了昆山高新区作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和高科技产业孵育区的独特优势。
“地毯式服务”营造“温室小气候”
6月10日,昆山高新区举行银企对接会,几十位企业老总和银行代表面对面。昆山德准精密模具公司总经理朱胜利感慨:“我们自己去找银行融资,费时费力。现在政府牵线搭桥,方便快捷,解决了后顾之忧。”这番感慨的背景,是今年笔记本电脑热销,德准公司业务量猛增,第三季度的订单飙升40%,目前正需要资金开发新产品。
在昆山市委常委、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凤泉看来,努力在“寒冬大环境”下创造“温室小气候”,让服务更主动、更精细,已成为园区当下提升综合竞争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自觉行动。
昆山高新区率先提出“地毯式服务”理念,确保6000多家内外资企业一个不漏。截至目前,园区管委会已走访企业覆盖率85.8%,企业问题办结率86.7%。而“地毯式服务”的真情换来了回报。9年前落户园区的研华科技,现已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工业计算机生产企业。在去年增资建设研发中心的基础上,研华科技最近又把一个制造工厂迁入了昆山高新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