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11-1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亮点一
产业商机––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
今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明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发表讲话指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产业规划,“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无疑将成为本届中关村论坛热议的话题。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韩国大邱庆北自由经济区域厅长朴寅哲、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道洪、渥太华研究创新中心国际发展部行政总监迈克尔·达奇、北京市东城区区长杨艺文,将在这一板块发表观点,并带来新产业关注的重要信息。
据悉,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季松将以他主持制定的、经国务院批准付诸实施并投入351亿元人民币的三个规划,阐述如何利用太阳能技术、风能技术、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再生水利用技术、建筑废料利用技术和生态修复技术等广义清洁技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雍和园的所在地,东城区区长杨艺文将在论坛上提出,建设低碳城区、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示范区将是东城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中重点包括:制订行动计划,培育与低碳城区相适应的公众主体;创新工作机制,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研究系统标准和方法。与此同时,将加强国际合作,增强产业金融功能,吸引能源央企新能源投资板块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落户东二环,形成低碳产业、绿色金融聚集区。
亮点二
创新动力––金融创新与科技发展
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被称为中关村的“哥德巴赫猜想”。为了破解这道难题,中关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报价转让、并购重组、技术产权交易、担保贷款、信用贷款、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信用保险及贸易融资为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
特别是今年以来,中关村积极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努力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实践。为了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中关村在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积极建立了技术与资本高效对接的六项机制。
北京市银监局也出台了《关于促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推动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10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4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正式揭牌。北京市海淀区还与中国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6家银行签署了入驻意向书。
会上发布了由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市银监局、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制定的《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设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该意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内,设立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服务机构,通过贷款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支持各专营机构在示范区核心区内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对示范区核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中关村在金融创新上的一系列动作,将为本届中关村论坛增加不少焦点话题。针对创业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冯国荣将发表真知灼见。
亮点三
中关村目标––知识产权战略与保护
当前,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经济秩序的战略制高点,并成为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挑战,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在不断扩大。如在专利领域中,美国已对含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载体、基因工程、网络上的经营模式等发明给予了专利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空间受到了极大的扼制。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专利保护的范围,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研究课题。
本届中关村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樊志勇、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CEO林善喜、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龙传红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教授久保浩三将就此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塔塔信息技术(中国)股份有限公司CEO林善喜的议题很现实,“从知识产权的角度看IT离岸外包的难题”。他认为,“一个成功的IT外包项目要求对包括工业设计、专利、版权在内的一系列专属知识产权资产进行共享。但是这些知识产权资产的每一类都受到各国不同法律的管辖,这又为离岸外包关系中管理知识产权增加了很多复杂性。为了有效管理知识共享,我们必须在合理管理知识产权的同时着眼于整体的业务目标。因此,在最终做出外包计划之前我们有必要开展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以有效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亮点四
发展磁场––科技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一场新的IT技术变革正在经济低谷中孕育开始,正在改变IT产业。‘云’和‘端’,网络和智能设备将成为未来无所不在的计算、处理、存储与通信的核心。它将使信息与知识更加便宜,更容易获得,社会生产与消费将更为接近,将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微软中国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以“IT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趋势”为题,将在论坛上阐述新的“云”和“端”的技术发展趋势和重点。他提出,中国应该及早投入“云计算”的大潮,在全球计算和通信产业的新一轮风暴中抢夺先机。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也在论坛上呼吁,这是一个全球疾呼创新的时代,由新技术驱动、向低碳转型的新世界正在形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的研究型大学应当义不容辞地为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和人力资源支撑,推动中国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亮点五
园区象征––全球创新集群发展
索菲亚科技园是欧洲最大的科技园区,位于法国里维埃拉地区,科技园聚集了来自60多个国家约3万余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研发创新公司的研究人员和员工。在此次中关村论坛上,法国索菲亚科技园主任罗斯琳·克斯卡斯将在演讲中说道,“我们当时建设园区的目标,就是创建一个将创新、创业精神与人道主义和欢乐联系在一起的地方;一个经济增长反映出生活特性和质量的地方;一个科技与生态共荣并标志可持续发展的地方”。“现在,索菲亚科技园所承载的是创造性的精神动力,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人士。这种索菲亚-安堤波里模式,作为人类智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至少已经部分地达到了它的最初目标。”
中国的创新集群按规模可以分成5个大型经济特区,32个中型经济技术开发区,53个中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8个小型大学科学园区。按特征可以分成:作为地区枢纽的创新集群,它们是国家指定用来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措施;作为实施国家科技计划的核心集群,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是用于实施火炬计划的主要工具;结合上述两类集群特征的综合性创新集群,如中关村和浦东开发区;用户导向的集群,这类集群基本上是因用户或需求拉动而发起的,而非政府政策所致;外国计划集群,主要由外国政府计划驱动和支持,如与新加坡政府合作建立的苏州工业园区。
在“全球创新集群发展”专题上,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韩国大德研发特区理事长姜启斗、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和泰国国家科技发展署副署长查查纳特 ·塞塔兰侬将诠释不同创新集群的发展模式。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