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09-11-2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从今年4月中旬到10月底,青岛高新区完成了约12平方公里的土地回填和吹填,修建了46公里道路,铺设24公里综合管沟,同时还塑造了240万平方米水系景观,建成18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一连串数字说明,经过200天的艰苦奋战,一个全新的青岛高新区正迅速崛起,胶州湾北部园区雏形已现。
盐碱地上崛起新园区
青岛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张斌介绍,胶州湾北部园区所在区域以前是一片滩涂,长满野草、遍地淤泥。但是,这一区域位居胶州湾北部,南接青岛港,北靠内陆,周边交通便利,非常适合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今年4月15日,青岛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排除万难,下达了“双百日会战”任务。从那一刻起,青岛高新区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由于胶州湾北部区域地势低洼,平均标高在-1-1.5米之间,且淤泥层较厚。按照规定,经过回填、吹填整理形成的场区土地标高要达到4米。为了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青岛高新区的建设者结合实际不断改进工艺。
青岛高新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环卫绿化部部长肖仲鸣介绍,在建设过程中,他们首先要对盐碱地进行排碱,再从胶州湾海底运来“健康”的土壤回填、吹填。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采取国家专利技术——高真空几密法进行处理,目前已处理面积约43万平方米,比传统工法节约投资约30%,工期缩短了近一半。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青岛高新区建设部门要求回填的土壤每车必须经过“体检”,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用。
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约12平方公里高品质建设用地已经平整完成,8个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双百日会战”开始以来,青岛高新区共完成回填工程8.33平方公里,吹填土地3.3平方公里,为园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高新之“核”初具规模
青岛高新区的核心区域为中央智力岛,这是今年“双百日会战”的重点区域,也是园区未来发展的中枢。
在中央智力岛上,重点项目青岛高新区创业中心主体工程接近尾声。肖仲鸣介绍,该项目自今年4月中旬启动后,以平均2周建一层的速度推进,创造了青岛高新区建设新速度。项目建成后,将以中小企业科研孵化和商务促进为主,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孵化培育、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办公及各类商务服务。
与青岛高新区创业中心并行推进的还有科技人员公寓和企业加速器一期。科技人员公寓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主要为高层次科研人员提供住房保障;企业加速器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主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中试厂房和标准厂房。
此外,中央智力岛上的综合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等一批后续配套设施正加快推进,预计明年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青岛高新区在积极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路网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按照规划,青岛高新区将新建18条道路,约46公里,未来将形成“三纵三横”的对外交通。“三横”即:204国道、正阳路、环胶州湾高速公路,“三纵”即:潮大路、规划青威高速公路、岙东路。“三纵三横”交通网络形成后,将大大缩短青岛高新区与青岛主市区的距离,有效形成对周边腹地的辐射。
与此同时,青岛高新区还规划建设绿色生态的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和水上交通系统,包括中央智力岛环岛路等,形成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体系。
青岛高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风貌,因此景观塑造也是新园区的建设目标之一。目前,园区葫芦巷水系景观工程和羊毛沟水系景观工程已全面启动。
另外,关于园区未来发展的环境整治工程防潮坝建设目前也已全面铺开。由于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处于低洼带,是大沽河、墨水河等几条河口的交界,曾多年发生自然风暴潮灾害。防潮坝工程建成后,青岛高新区胶州湾北部新城区的防洪、防风暴潮标准将提高至100年一遇,并将有效保障园区河口生态湿地景观的用水,改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