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01-29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建设世界城市,其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更体现在综合影响力上,在通往世界城市的路途中,北京将以大国首都的气势领跑中国文化产业,从而提升包括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的中国“软实力”。
商报提问
中国“软实力”输出,北京该扮演什么角色?
“《阿凡达》不仅是票房上的成功,它更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国人用作品输出其主流价值观的能力。一个民族要确立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比发展经济还要重要。”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邹静之提出了“应在北京设立文化输出杰出作品奖”的建议。
邹静之认为,文化“软实力”输出对于宣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中国人的价值观非常重要。“前段时间,普京曾表示俄罗斯文学是俄罗斯的一张名片,我们的文学也应该成为中国通往世界的一张名片。”
北京有文化自觉的传统,首都文化的辉煌与优势是这种传统的写照。北京有各国首都难以比肩的历史文化遗存,拥有全国品种数量最多的报刊和档案资料,聚集着全国最大规模的文化人才群,首都概念下的文化产业已达到一定规模。北京有资格、有条件走世界先进的文化大都市的发展道路。
“在文化输出上北京应肩负起大国首都的职责,以引领的态势冲锋在前。刘淇同志2004年在市文联会上曾经七次用了‘首都文化’的概念,这是在首都概念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胸怀。”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表示,以往很多中央文化机构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剥离在北京之外,事实上,离开了首都,很多文化企业就没有优势了。要强调首都概念,打破体制框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将一切优质的文化资源予以整合。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沛东说,自己正在撰写全国政协的提案,对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他有种深刻的感受,就是在政府的倡导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一种时髦了,很多地方都在一窝蜂地发展文化产业,其实应该好好冷静下来思考思考,根据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来发展,统筹制定适宜的规划和政策。
邹静之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他说,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均衡发展,比如现在全国都在建动漫基地,全国有几十个在建基地存在的现状应该统筹考虑一下。
业内专家表示,目前文化领域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业链完善度的规划存在弊端,急需进一步增强文化规划领导组织协调力,优化配置资源,形成合力,降低成本。如果能在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进程中,把中央和北京的资源特别是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那实在是首都之幸、中国之幸。
北京文化产业还有哪些“戏”需要做足?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全年实现产业增加值1497.7亿元,占GDP比重为12.6%,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对就业的贡献巨大,目前全市5万多家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数超过百万,其中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企业8000多家,并已形成有近万家企业进驻的各具特色的21个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世界城市的定位将使北京的文化产业位置加重。但毋庸置疑,北京的现状距离大国首都的文化发展尚有距离。
现象一:文化出口多是“老几样”
作为国内的王牌编剧,由邹静之编剧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成功地走入亚洲各国,由他编剧的话剧《我爱桃花》已在国际上巡演,他撰写的歌剧《西施》也即将出国巡演。但对于文化出口,邹静之仍保持着冷静的态度:“现在走出国门的文化作品还是京剧、杂技等老几样,种类贫乏。我们必须要有长远的、跨越时代和跨越国界价值观的作品。”
邹静之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很多文化产品在题材创作阶段就有问题,之所以在政协开会中提交“应在北京设立文化输出杰出作品奖”的提案,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奖项为促进文化出口提供一条简单易行的评定标准,即作品是否具有艺术性,是否有人类共识,价值观是否能被各国人民接受。
邹静之认为,北京市在鼓励文化出口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将来应该设立一定文化艺术的标准,作品能不能输出,作品对本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宣扬有没有作用,应该成为考量的标准之一。
现象二:演出场所缺乏且散落各处
北京的剧场缺乏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市政协委员、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安庭说,在建设世界城市的过程中,要把北京建成全国演艺中心,打造成世界旅游演出目的地。但是北京目前实际参与演出的剧场仅有81个,很多单位内部礼堂宁愿闲置,也不愿作为营业性场所对外开放,这与演出场所不能享受公共文化设施待遇,而要承担商业设施的税收压力有关。与之相比,电影院被列为公共文化设施,营业税仅为3.3%,这促使电影屏幕从2004年的90多块发展到2009年的350多块。
演出剧场税收高导致演出运作成本高、票价高。目前国内大中城市演出票价一般是日本、韩国的2-5倍。
作为目前公认的三个世界城市:伦敦800万人口,拥有1100个剧场;纽约1200万人口,拥有1000多个剧场;东京也有1000多个剧场。如果北京能有300家剧场,北京的演出业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当然,除了演出场所不够,场所分散也是个问题。“我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在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演出场所的提案,今年计划由民进北京市委集体做个大规模调研,整理汇总上报给市政府。”市政协委员、著名演员杨立新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往年在中国戏剧节期间,参会的团体今天跑到海淀去看演出,明天跑到长安大戏院,后天跑到工人俱乐部,疲于奔命。整个城市剧场建设如果规划不好,就会造成浪费。如果每个区都搞自己的演出一条街,那就等于又把力量分散了。”
杨立新举例说,美国大部分电影制作都集中在洛杉矶,好莱坞大片成了一个拳头产品,横扫全世界。纽约的街道有很多剧场,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一到纽约都知道去百老汇看戏剧。北京发展演出产业应该注重规模效应,将优势资源集中在一个相对的区域中,建议由政府牵头做城市演出区域的整体规划,形成北京自己的品牌。
现象三:文化产业集聚区业态尚不完善
集聚区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种子”,通过集聚形成产业链,利用上下游优势资源,可以产生更大规模的效益。目前,北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设计服务、新闻出版等产业格局。但这其中却缺少音乐产业集聚区。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文化委员会主任卞留念为此提交了关于建设北京音乐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提案。
2009年国内音像业出版单位380家,总产值不足30亿元,与国外一家大型唱片公司动辄过百亿元的销售规模相比,国内行业总产值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
据了解,国际大多唱片公司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涉及包装、培养歌手到演出市场、唱片制作、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国内包括北京的音乐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企业大多各自为战。在文化创意产业整体发展中,北京还没有一家音乐创意产业集聚区。
卞留念表示,音乐创意产业集聚区可以积极发展各类音乐产业中介、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专业服务在价值发现、品牌培育、要素流动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现象四:文创产业因种种原因难“嫁”风投
担忧政府决策审批效率、不明限投领域、难控投资风险……在首都文化创意产业步入飞速发展、亟待融资支持的同时,社会资本特别是风投行业却因上述原因对文创产业“想娶不敢娶”,最终导致文创企业融资无门,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在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上,农工党北京市委在经过调研后发现,目前90%以上创意企业渴望融资并把融资列为一项必要的战略规划,如何让社会资本特别是风投行业放心、明白地投资成为目前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
自2006年以来,北京财政投入文化创意产业资金20亿元,支持了358个重点项目,带动社会资本200亿元,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回报率正在吸引投资者的目光。但是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大多数是以生产知识产权为基础的中小企业居多,并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固定资产少,营利的商业模式不确定,缺乏规范的行业标准和公约,缺少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专业评估公司,缺乏有实力的担保人,有市场号召力的文化品牌或精品不多,很少有跨行业综合性集团公司参与,加上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这些特点难以给投资机构足够的信心,使之望而却步。
目前在北京地区能够获得金融支持的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规模较大的网络、软件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文化艺术和新闻出版业等五大行业,其他文化创意行业获得的资金支持相对很少。
人文北京建设中“以人为本”如何体现?
“文化产业要长远发展,人才队伍是最重要的,而保障他们的权益是重中之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著名编剧王兴东说,十多年前他就呼吁对编剧群体权益的重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会提出一个知识产权方面的提案,希望进一步重视剧作家的权益。“影视产业链的第一环节是作品,没有作品无法展开后面的一系列产业。”前年国内曾经发生过几十位编剧集体维权的事件,王兴东是他们的大力支持者。《电影促进法》草案正在讨论中,预计今年年内出台,鉴于其中没有对电影剧本的专项法律保护,王兴东希望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完善。
“人”是创造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体,没有他们的杰出劳动,就没有专业化、职业化水准的文化服务。沈望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践展示了一条清晰的人才需求链,首先缺的是有文化见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经济运作能力的文化决策者,其次缺的是富于文化热情和文化资源配置实力的文化投资置业者。只有这两类人多起来,文化建设上的可干之事、能干之事、值得大干之事才会多起来。建设人文北京,应该将人才的作用及成长所需要的职业条件前置,彻底扭转文化规划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的不人文现象。
北京如何进一步开掘传统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文化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无形“富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艺等都有了大量的搜集和整理成果,但一般没有集中固定展示的独立场馆,一些展示处于分散的状态,有的展示仅是局部的,保护的措施也不甚科学。这种低水平的保护与首都的文化地位是不相称的。市政协委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茹芹教授在本次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建设京商博物馆、推进人文北京建设的提案。
2006年1月,北京市政府办公厅正式下发《加强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做出明确规定,“要充分利用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场地进行展示和保存,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和展示中心”。
王茹芹表示,面对国内新名牌和世界知名品牌的激烈竞争,创新和保护已经成为老字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老字号企业应该通过创意手段,增加数字技术和现代理念,使之变得更加时尚,吸引更多人关注、欣赏传统文化。通过文化创意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产业发展中展现新的样式。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肄雅堂的古籍修复技术、戴月轩的湖笔制作技艺……京商博物馆将提炼这些老字号的精华之处突出展示,把手握绝艺的老字号企业从密室搬到前台。
建言
大力扶持引导绿色网络产业发展
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盟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 朱尔澄
当前不健康网络内容的泛滥构成了对青少年身心的严重危害。北京应借《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东风,大力扶持和引导绿色网络产业加快发展。
调查显示,儿童上网比例在中国一线城市为40%-50%,今年1月发布的第23次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9岁以下网民约占36%。绿色网络产业作为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新兴互联网产业,未来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北京应在开展绿色网络的标准制定、产品评选和推荐、课题攻关等工作中发挥领军作用,从而确立绿色网络产业中心的地位。目前国内绿色上网产品都不具备音频识别和过滤功能,下一代绿色上网产品必须支持音频识别和过滤功能。如何在不影响操作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有机融合是一大难点,北京市应组织力量在攻克这一难题上有所突破。
尽快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禁投目录
农工党北京市委专职副主任 赵荣国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在吸引社会资本方面存在问题。许多风投行业的专业人士愿意跟政府合作,但又顾虑政府的决策审批效率,同时他们非常关注在文化产业投资中到底哪些领域是政府要限制投资的。作为专业投资人,风投有自己的评估判断方式,包括商业模式和管理团队。他们希望有资质、信誉、实力的评估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为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资信、资质、价值评估、项目展示、融资需求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投资的“慧眼”。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尽早明确公布《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引导目录》,促进“一业一策”政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准入条件,通过施行绿色审批通道,加快审批速度,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同时尽快推动建立服务全市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及中介组织,健全、完善创意项目风险评估、交易、担保的法律规范,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建议政府以分担部分风险的方式与担保公司、银行、风投企业、再担保企业合作,促进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投融资。同时支持鼓励网游等重点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利用创业板上市或借壳上市,积极吸纳国际资金和社会资金,并探索以私募股权方式获取发展资金。
对高新企业认证为北京留住优势资源
市政协委员、光线传媒有限公司总裁 王长田
最近几年不少城市都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家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后,一些城市在政策扶持方面迎头赶上。有些在北京运营的文化企业已经考虑在外地开办分公司,或将注册地迁往外地以获得更大优惠,一些电视剧、电影等产品也在外地进行申报。北京应采取积极方法,吸引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北京发展壮大。
以电视剧制作领域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的电视剧产量为450部,其中北京出品的电视剧只有79部。实际上,北京是全国电视剧电影生产最大的一个地区。仅首都电视制作业协会即有成员近百家,协会成员企业制作的电视剧占每年全国黄金时间播出电视剧的70%以上,占全国电视剧产量的50%以上。但统计数据为何只有79部呢?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企业担心北京审查较严,通过外地企业在其他地方申报;二是这些北京的企业在外地有关联公司,在外地享受一些优惠,所以用关联公司名义申报。
在优惠政策方面,建议建立高新文化创意企业认证,被认证企业可享相应的税收优惠,在这方面,可以参照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方式。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亟待政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制度非常有利于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尤其在所得税方面,被认证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而文化创意企业现行所得税税率为25%,这对处于发展期的企业负担很大。
激活会馆文化经济 填平城南价值洼地
市人大代表、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专职秘书长 宋慰祖
北京去年底出台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中,包括了支持会馆等重点保护区修缮改造的内容。北京历史上有过646座会馆,主要集中在城南的崇文区和宣武区。如何激活历史遗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课题,是体现人文北京内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420年前后,在今天的崇文产生了最早的一批会馆——南昌会馆、芜湖会馆、浮梁会馆。在今天的宣武,清朝时建立的会馆就有405家,并出现了最大的会馆——安徽会馆。近年来,部分会馆经过修缮恢复,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和使用价值,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如崇文的阳平会馆修缮后成了刘老根大舞台;宣武的湖广会馆,更是于10年前建成了以传承和表演京剧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拉动了周边经济的繁荣。
建议加强调研,全面掌握北京城南地区会馆的现实状况,从符合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角度制定会馆的保护与利用规范。
北京应建立音乐创意产业集聚区
市政协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文化委员会主任 卞留念
建议北京建立音乐创意产业集聚区,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和应用的项目给予固定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返还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优惠;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社会效益显著的音乐技术创新推广产品,在研究开发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凡直接为音乐创意项目或产品提供成果产业化及技术服务的咨询中介组织,其收益可比照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音乐创意企业开发、提供的音乐产品或创意项目实际应用于教育、医疗等社会公益性领域的,经税务部门核定,可按投资额与利润回报之间的比例关系,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返还。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