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02-20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褒的方面:
编导对于多元艺术的混搭与节奏气韵的掌握,使春晚更好地承载了国家性与民族性的内涵特质以及时代性与时尚性的审美理念。
LED 成像技术的巧妙运用,营造出气势恢宏、华美壮丽的舞美景观;大荧屏动感处理,在起落穿插间完成了表演呈现上的虚实互动配合。
各种各样的服装设计,是一种经典与时尚、民族与现代的统一,并且注意对文化内涵的发掘,从而全方位地展现春晚的典雅而不失时代感的品牌魅力。
贬的方面:
春晚作品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内容还缺乏创新和突破,还缺乏内涵和深度,…再加上春晚一贯的基本模式:开场歌舞、喜庆节目、各界拜年、回顾与展望、零点倒计时、结束曲,这种模式在传受双方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出现了心理错位。
春晚“被广告”,从年前打造气势,到年后评头论足,战线越拉越长,方方面面围绕着春晚,春晚成了一个的广告商。
……
如此一来,春晚不再单纯是一台爱恨交织、不得不看的文艺演出, 而应该是一个中国文化创意的大舞台。一方面展示改革开放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另一方面营造盛世景象节目兼具民族性与创新性。人们从各自的品味去欣赏春晚,永远不会平衡,也永远不会停止演化,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历史变迁了。
这是因为春晚具有无法回避的典型特征:即国家性、欢乐性、民俗性、多元性。春晚不仅要彰显时代精神、弘扬先进文化主旋律,而且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引领大众文化。正是这样的多属性与多色彩,形成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
1970 年,美国阿尔文·托夫勒在其著作《再造新文明》一书中提出了“分众”概念。他指出:由科技带动的社会整体的迅速变化和多种媒介的兴起,不断更新着人们已有的思维观念,我们已进入“分众”时代—文化创意产业。
英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源地,伦敦创意产业以52.5万名雇员的就业量排名各产业第3位。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文化创意产业还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能够吸纳大量高素质人才就业。
文化创意产业称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引擎”,它是世界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的。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创意产业增长是服务业的两倍,是制造业的4倍。
它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广告、建筑、艺术、工业设计、时装设计、电影、音乐、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诸多领域。创意产业没有边界、没有门槛的,只要有知识,有独特的想法,就有机会,它能使个体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多元化的世界中,中国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将中国春晚审美经验逐渐世界化。体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进而把春晚文化中国的传播,融入到建构中国文化战略格局,塑造国家形象高度推进。
蔚为壮观的春节风俗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开放包容的巨大影响,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关注与认同。随着中国开放发展与和平崛起,与世界经济、文化、人员交流的全面深化,中国的影响力逐步升级,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文化创意产业率先发展,是以文化艺术、信息服务、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为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以文化产品、文化设备为输出层,是以教育、卫生、体育为相关层。
应该说,在培育国民经济新增长点,不断打造完善全球概念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艺术的特色传承中国的意识形态,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国际化的文化创意产业。
2009年,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提出在5年内文化创意产业要实现年均15%的增长。在金融危机下产业结构调整时机,使这一产业尽快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但是春晚暴露出来的问题,在表现形式和手法上无法打破文化分众方面的隔阂,使春晚成为中华文化创意产业的品牌与象征,关健是人才匮乏,不仅仅是技术人员,而是有创意的编剧、导演、策划以及营销人才。
(来源:中关村创意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