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0-06-1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电子信息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09年,全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的比重接近10%,实现利税总额占比达14.4%,出口占全国总出口的比重超过1/3。同时,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继续提升。2009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产品如手机、计算机、彩电、显示器、集成电路占全球份额分别为50%、 60.9%、48.3%、67.8%和12.9%。专家预计,中国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将由2009年的18.51%提高到2012年的20.01%,上升1.5个百分点。
以上数字表明,中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国,但同我国其他许多产业一样,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无法摆脱大而不强的窠臼。工信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行业结构比例失调;低端产品供大于求,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大企业不强大,小企业缺乏专精特新;市场结构不合理增加了产业的不稳定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资;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有待进一步合理。
“十一五”产业调整初见成效
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外资、出口和信息化等多重积极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业规模急剧扩大,曾经出现过近45%的高速增长。从“九五”末到“十五”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从万亿元级,扩大到数万亿元级,产业规模的快速成长积累了一些结构问题,加快了结构失衡速度。
“十五”过后,电子信息产业在自身规律的作用下,增长速度开始回归趋缓。“十一五”期间,整个产业一直致力于结构调整,如用数字技术替代模拟技术、用平板技术替代CRT技术、用第三代通信技术替代第二代技术,等等。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表示,过去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受产业规律作用下的主动调整和人为被动调整双重影响,在各方面力量的合力推进下,产业增长由快到慢,再到负增长,而后又开始恢复正增长。在这种变化过程中,特别是在危机背景下,中国IT产业调整变得更为彻底,也取得了更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电子信息产业销售产值实现恢复性增长;内资企业增长速度快于外资企业;内资企业占全行业比重处于上升通道;软件业占全行业的比重稳步提升;国内市场拉动作用增强;2009年中西部增势明显,东部地区增长趋缓。
事实上,下面一组组数字印证了周子学的观点。
首先,政府采取的扩内需一揽子政策措施,有力地拉动了国内市场的增长。2009年,电子制造业实现内销产值21270亿元,同比增长18.2%。2009年,电子制造业内外销比例从去年同期的1:1.74变为当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9个百分点。这些数字均表明国内市场拉动作用在增强。
其次,重点企业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前11个月,电子信息百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万亿元,增长2%,利润保持正增长,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上缴税金超过300亿元,占制造业比重49.5%。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百亿的企业占1/5。
2009年前11个月,百家企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实现利润增长超过30%;上交税金超过200亿元,占软件业比重超过40%,联创、东软、中软、金碟、南瑞等重点企业均保持20%以上增长。
最后,电子信息产业布局的不均衡开始发生改变。2009年中西部增势明显,东部地区增长趋缓。广东、江苏、上海等东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别下降了4%~30%,但中西部地区中,部分比重较大的省市出现正增长,如四川、安徽、湖北实现了1%~47%不等的增长。
“十二五”实现“网”的实用化
近两年,电子信息产业吸引全社会关注的新闻不断,有人说,2009年是3G元年,2010年则是物联网元年,此外还有“三网融合”。其实,“元年”只是3G和物联网开始的标志,而最终能否成功则主要取决于“十二五”的推广和应用。
针对物联网这一问题,野村综研(上海)咨询有限公司主任咨询顾问宋海刚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中国一直呼吁,技术和标准要与其他国家合作,比如物流的标准应该是无国界的,其最终的出口一定要与全球公认的标准相匹配,即在坚持国内标准的基础上,要能够和外界互通。”除了标准要考虑到国际衔接,在技术方面,中国还存在明显的“短板”。尽管物联网在技术方面大部分已经成熟了,但个别技术需要突破,中国亟待突破的就是传感器与芯片研发生产。传感网是整个物联网的基础,但我国在传感器的研发和制造集成上却明显落后,据业内人士说:悲观的人认为与国际相差20~30年,即使乐观的人也认为要相差7~8年!
对于3G,电信运营商加快网络投资建设固然重要,但整个产业链条如何围绕3G创新开发新的服务,开拓整个3G的市场同样至关重要。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催化剂和黏合剂,而且对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和渗透作用。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所关系的绝不仅仅是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将着重从以下方面努力:要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重点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比重,软硬件比由目前的13:87提升到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约为40:60);要有效提升技术含量高产品的比重,减小高端产品和关键产品的进口依赖,从根本上缓解IC、新型元器件、软件等高技术、基础产品对产业自主发展的瓶颈制约。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