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1-11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2010年,海淀区人民法院全面改进自身工作,为依法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和法治建设,为核心区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全年受理案件54783件(包括新收案件46510件、2009年旧存案件8273件),比2009年下降7.3%;审结53052件,同比增长4.4%;未结1731件,同比下降79.1%。结案率为96.8%,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高于市高级法院制定的考核标准1.8个百分点。法官人均结案298件,同比增长12.5%。
关键词1:居民实现就近诉讼
去年5月,海淀法院在派出法庭设立立案点,负责法庭辖区内普通民事案件的受理工作,方便人民群众就近诉讼。截止目前,四个法庭共立案3373件,结案6412件(含2009年旧存案件),初步实现了“就地调、就地立、就地审、就地结”的工作目标。同时,法院启动了“完善立案诉讼服务管理机制”试点工作,解决立案质量不高和“送达难”等问题。自2010年8月试行以来,共对4480件案件进行了程序审查,减少了当事人的不当起诉;完成起诉材料送达2666件、3157人次,有效缓解了因“送达难”影响审判进程的问题;发现并依法处理滥用诉权、恶意诉讼的行为10例,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此项试点工作受到市高级法院的充分肯定,并拟在2011年向全市法院推广。
关键词2:引入社会力量促进调解工作
过去一年,法院受理民商事案件34214件,约占全院受理案件的62.5%;审结33002件,比2009年增长3.2%。全年审结劳动争议、物业、医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件6567件;组织召开物业暨供暖交接疑难问题专业研讨会;调解审结了45名劳动者诉五星啤酒公司劳动争议案,并督促用人单位主动履行了义务。在审判工作中提出“三解五化”社会矛盾化解总体思路,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加强调解工作:与区劳动仲裁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手,建立重大敏感案件通报、涉案资源共享、业务经验交流等多项机制;与北京中关村电子产品贸易商会合作,建立中关村电子市场调解机制,成立中关村电子市场调解委员会;继续完善调解书履行保证条款的适用,该举措被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若干意见》吸纳,向全国法院推行。
关键词3:推出“类案速裁”机制
2010年,海淀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1903件,同比增长18.4%;审结2044件,同比增长25.8%。法院积极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全年判决认定470件案件民事侵权成立;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审结侵犯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40件,判处罪犯65人。在新年前夕,依法判决智通无限公司未经授权在互联网上播放央视春晚实况属侵权行为,及时维护了著作权人央视国际网络公司的合法权利。推出“类案速裁”机制,对性质相近、主体集中、事实及适用法律相对清楚的类型案件进行集中审理,快速审结。一年来,类案速裁小组共审结案件709件,占全庭案件数量的34.7%,其中调撤案件536件,调撤率达75.6%。
关键词4:探索量刑规范化改革
海淀法院去年新收刑事案件4387件,涉案被告人6065人;审结4411件,判处罪犯5569人。依法严厉打击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以及贩卖毒品、入室盗窃、信用卡诈骗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全年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罪犯4655人。强化对取保候审被告人的审查。对于有前科劣迹、犯罪后果严重、具有较大人身危险性的取保候审被告人,及时变更强制措施。全年共对134名被公安、检察机关取保候审而不符合判处缓刑条件的被告人依法决定逮捕,有效减少了社会安全隐患。加大对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特别是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被告人的宽宥力度。积极推进刑事附带民事调解,探索刑事和解制度,有效缓解社会对抗。全年,共调解刑事附带民事案件194件,被害人得到赔偿款729万余元;因当事人达成谅解等原因判处缓刑636人,占刑事判决总人数的11.4%。
关键词5:民生案件执行力度增强
去年,法院新收执行案件12190件,占全院新收案件总数的26.2%。法院加大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工作力度。如执结涉城建四公司的各类型案件204件,向该公司职工等相关债权人发还执行款654.4万余元。依法对弱势群体开展执行救助,向102件案件的136名生活困难当事人,发放了执行救助款175万元。近期,在区人大常委会的督办和协调下,法院执行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仅用20天时间,圆满执结了北京世贤研修学院及北京世贤学院附属中学返还校舍及设施设备一案,切实维护了二里庄社区百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市、区人大代表和当地群众的充分肯定。
关键词6:城乡一体化纠纷审结百件
全区8个片区、20个自然村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引发的矛盾纠纷,始终是海淀法院给予高度关注的重点工作。全年法院共受理相关案件135件,审结100件。对于依据村民自治原则确定腾退搬迁方案引发的纠纷,向前来咨询或寻求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的群众释法析理,引导他们通过正确途径解决问题。在执行阶段,始终把握工作重点,服务全区工作大局,确保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对八家地区案件的执行过程中,执行法官多次入户向被执行人解释法律,并在采取强制措施的同时向周边群众讲明执行依据、开展法制教育,依法及时执结有关案件,保证了该地区重点工作的平稳推进。
关键词7:培养新形势下的法官队伍
对于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去年法院积极顺应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的需要,专门组织制定了《人才兴院纲要》,并纳入法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形成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加强法官专业化培养,以艰苦岗位锻炼为核心,做好新录用人员的岗前培训;组织干警深入相关行业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全年,法院法官共撰写论文、调研报告215篇,邀请13位专家学者来院授课,选送77名法官到政府、企业和高校授课。
关键词8:虚心听取意见 及时解答问题
法院全年共向区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3次,其中就行政审判工作进行了专题报告,并积极落实审议意见。认真听取代表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和批评,全年与教育、农村和社区等不同领域的人大代表座谈7次,报告法院工作情况,并虚心听取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一年来,法院共办理代表建议8件,办结5件,剩余3件正在积极办理。代表在对我院执行部门进行半年多的明查暗访后,撰写了调研报告,对相关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反映了现实困难,指出了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此,法院高度重视,执行部门专门组织干警认真学习,及时制定了整改措施。
关键词9:陪审员参加陪审比例达92%
人民陪审制是司法民主的重要表现形式。面对人民陪审员较上届减少近40%的客观情况,海淀法院一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邀请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充分保障人民陪审员依法参加审判活动;另一方面通过统筹规划和细致安排,最大限度保证陪审员在各审判领域及审判各环节的全面参与。全年共安排人民陪审员8984人次参加审理各类型案件7112件,陪审员参加陪审的比例达到92.1%。此外,还安排陪审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充分发挥其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10:获评“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2010年,海淀法院共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会议19次,审结检察院抗诉的再审案件4件,依法改判2件。坚持庭审和裁判文书公开,全年接待人民群众旁听达到数万人次,开展庭审网络直播73次,在互联网公布商事和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2223篇。坚持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全年安排近千名群众参观了法院审判设施,开展法制教育。坚持做好法制新闻宣传。全年共刊播各类稿件5100余篇,在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发表头版报道、整版报道249个。2010年10月,海淀法院被最高法院确定为全国100个“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 本报记者 孙卉 整理
(来源:海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