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3-1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鼓励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志敏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支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知识产权工作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也是实现知识产权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机遇。”
何志敏介绍说,“十一五”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务院出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成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过去5年,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工作体系初步完善,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得到提升。各类知识产权数量高速增长、质量明显提高,企业主体地位基本确立,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总体上看,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已从制度建立、数量增长,逐步进入结构改善、质量提高、强化运用的科学发展阶段。
何志敏认为,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上仍存在一些不适应未来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涉及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的部门过多、投入严重不足、信息沟通不畅、执法尺度不统一、地方执法力量薄弱、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制止手段、海外维权援助能力不足等方面。
“我国已经进入“十二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不仅是应对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求。”何志敏说。对于如何做好“十二五”时期的知识产权工作,何志敏表示,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运用为重点,以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宗旨,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着力增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形成协调有序、联动有力、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为我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深化对知识产权认识。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是增强竞争力的核心,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财富,支持更多的企业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提高知识产权质量。要注重核心技术突破,掌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大力提升民族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我国主导的技术标准,实现知识产权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使我国真正成为知识产权强国。
三是加快知识产权运用。要建立产学研用知识产权联盟,促进实施转化。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积极制定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推动龙头企业抢占行业制高点,掌握产业发展的话语权。
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执法、企业维权、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社会监督“五元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强化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之间的衔接。强化部门、区域、机构之间协作机制,推进知识产权司法制度改革,研究设立知识产权高级法院的可行性。
五是加快企业主体建设。要通过强大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对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将中小企业作为发展的重点,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强化国有控股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六是夯实自身发展基础。要加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创新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加强政府服务外包,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加快发展,培育知识产权服务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自律组织、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和争端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知识产权培养基地,促进知识产权学科加快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人才成长。
七是继续扩大改革开放。要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订,提高主动应对能力。完善我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中国式“337”制度。建立健全我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预警和应急机制,培育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援助服务网络,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