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3-17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科技成就令人振奋。而尤其令人高兴和期待的是,企业在这场以“自主创新”为主旋律的深刻变革中,成为攻克科技难题的生力军。
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例,有的科技人员竭尽全力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先进的科研成果,却因为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困难而束之高阁,这些成果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变得落后于时代,一直也不曾拿出来应用于实际生产,服务于人民生活。
现在,这种状况正在逐渐改变,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正逐步显现。
首先,企业在科研开发导向上的话语权在增强。过去,科研单位自己决定研究什么,他们的研究方向常常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如今企业与他们的沟通机制增强,他们可以及时地告知相关领域科研人员,如今市场上最需要的是什么?“十一五”期间,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一批研发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的重大产品快速进入市场,直接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有力促进了产学研用紧密合作。通过实施部省会商,探索实践了有效集聚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通过部际合作,联合实施了“十城千辆”、“金太阳”、“十城万盏”、“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应用示范工程,使新兴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和应用。
其次,企业在科技投入中的主体地位也在增强。“十一五”期间,财政性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式不断创新,以少量财政资金做导向,带动银行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已成为不少地方增强科技投入的主要模式。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逐步形成,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的投融资渠道明显拓宽。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至2010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已有72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5532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研发经费投入共计超过1800亿元,是“十一五”期初的4.2倍。
最后,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环境也在向好的方面转变。国家高新区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后,2010年56个国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10.6万亿元。尤其是“十一五”期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修订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自主创新的法律保障基础更加牢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进行了全面部署。
“十二五”时期,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进入攻坚阶段,加强公共服务平台、技术交易市场、技术转移机构等服务体系建设,着力突破企业创业融资难的问题,创新产业化项目的组织和评价方式,都将是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而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也将在这样的变革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