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4-06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4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会上解读了“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的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万钢强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十二五”期间,要切实把科学技术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各项战略任务,用科技力量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万钢介绍,过去5年我国科技飞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提升,进入重要跃升期。“十一五” 期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达到1890亿元、带动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接近7000亿元,居世界第三位。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年均增长13%,2010年接近260万人年,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科技论文被SCI数据库收录近13万篇,位居世界第二,被引用数排名由世界第13位上升到第八位。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3.5万件,居世界第三位。技术交易市场健康发展,2010年交易合同达23万项,合计3906亿元。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1.2万件,是2005年的近5倍,位居全球第四位。取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一批举世瞩目的标志性创新成果,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峰值运算速度达到4700万亿次,跃居世界第一;超级杂交水稻亩产超过900公斤;和谐号动车组CRH380最高试验速度达到486.1公里;“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成功潜入3759米海底,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目前,我国整体科技发展水平已经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科研领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谈到“十二五”科技发展,万钢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引领作用。一是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前瞻部署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优化和完善基础研究布局,促进基础学科协调均衡发展,推动跨学科研究,培育和支持新兴交叉学科。三是运用高新技术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重点产业振兴;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研发设计与服务、现代物流等知识型现代服务产业,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四是切实加快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农村清洁社区、农村信息化、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行动,构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五是大力提升科技改善民生的能力。加强人口健康、环境保护、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制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行动规划,加强气候变化的科技问题研究。
万钢还表示,改革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巨大动力,“十二五”期间,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一,全面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作为突破口,深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继续推动知识创新工程,建立完善现代院所制度,加强研究型大学建设。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国家高新区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第二,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思路和重点是:聚焦战略目标、加强系统布局,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开放共享,加快技术转移、促进成果产业化,加强科学管理、完善监督评估,重视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通过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简化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预算和审批等程序,减少科研人员为争取项目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能把主要时间集中到科学研究活动上去。
第三,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力度。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和方式,鼓励企业创新,完善并落实财税金融等各类激励措施,制定促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鼓励支持民间发明创造。
第四,着力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应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0%以上的幅度,同时有效调动地方财政加大科技投入。要通过多种政策措施,继续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进科技金融,积极促进民间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第五,造就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制定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高层次创新人才专项规划,深入实施“千人计划”,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加强一线实用工程人才、卓越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体系,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
第六,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推进平等互惠的国际科技合作,加大参与国际科学计划的力度,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工作,发挥我国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以推动先进技术转移和应用为重点,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
新闻发布会上,万钢还就加强科技自身能力的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科研经费分配体制、科技防灾减灾等话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针对今后5年如何加强科技自身能力的建设的话题,万钢表示,“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推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其中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部署的重点。比如,在代表现代装备制造最高端的芯片制造装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方面,“十一五”期间,我国完成了关键的65纳米刻蚀机、离子注入机和一系列生产、封装等方面的关键装备研制。这些装备都实现产业化应用,甚至进入国际市场。在此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着眼于更加高端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力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满足我国未来信息化和下一代移动通信等方面的需求。
对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给中国科技部门带来哪些警示的话题,万钢表示,从科技的角度来说,一是要加强污染及影响的监测和检验;二是要对现有运行的核电站进行更加周密的安全性分析;三是要对我国科技重大专项中关于先进核能,也就是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加大投入,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加强安全度的研发和设计。总之,发展核电要把安全放在第一,要把核安全贯穿于核电发展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源头研发、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灾害防御预警等方面,一定要尊重科学,以科学的态度更加严谨、严密地做好核电安全工作。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