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内容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09-2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走在繁华的省城街头,老百姓们会发现,金融机构不再仅仅是“工、农、中、建、交”那几张“老面孔”,邮储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九江银行等“新面孔”越来越多。随着“引银入皖”工程实施、农村信用社改制和村镇银行创设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组建,我省金融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推动了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撑的良性互动。
重点区域信贷明显改善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安徽省金融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随着“引银入皖”工程实施,安徽省银监局继去年批准江苏江阴农商行在我省设立3家支行后,今年又审批江苏吴江农村商业银行来皖设立6家支行。目前,杭州银行合肥分行、东莞银行合肥分行已相继开业。
到8月末,我省已成功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银行24家,居中西部第一;设立村镇银行24家,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全省已设立各级小企业贷款专营机构202家,比年初增加11家;随着皖江等重点区域建设的稳步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着重布局,现已批准皖江示范区新设28家支行、合蚌芜自主创新试验区新设17家支行、皖北地区新设3家支行;而非金融机构的皖江金融租赁公司已获准筹建,马钢集团财务公司则即将开业。同时,合肥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渐成气候,现已有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肥建设金融后台服务基地。
银行业主体机构增多,明显改善了我省的信贷融资环境。截至8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027.2亿元,较年初增加2514.3亿元,同比增长18.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327.43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新增本外币贷款1637.1亿元,占全国新增贷款比重2.96%,高于去年同期0.14个百分点。
特别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月末为9641.9亿元,同比增长20.8%,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473.1亿元,同比增长20.1%,皖北三市七县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55.5亿元,同比增长25.0%,分别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8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金融引擎助推,支持三大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
创新模式服务中小企业
“不同类型的市场、不同额度的贷款,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机制。缓解小企业贷款难,需要在机制创新上做文章。 ”有关专家认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近年来,建行安徽省分行不断创新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在全省各市设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探索和推广小企业贷款业务批量处理的“信贷工厂”模式,成效很好,被建行总行列为全国小企业产品创新试点行。截至8月末,小企业信贷余额达233亿元,今年新增35亿元,位居同业第一。
徽商银行作为全国首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联合重组设立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则突出支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以来,以银团贷款、综合授信等方式,对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等多家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公司的项目建设和日常经营给予信贷支持,授信余额共计34亿元。 ”徽商银行负责人说,贷款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并筹建地区分行“小巨人”俱乐部,提升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创新能力。今年还与省经信委联合开展了“2011新起点赢在中小”活动,为小企业贷款新增投放23.76亿元。
“2011年4月,安徽省第一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就是由我行成功承销发行的。 ”兴业银行合肥分行负责人说,传统的信贷负债业务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当前企业对创新型的金融产品和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高,通过为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解决了企业大量临时性资金需求,也为企业节约了财务成本。据统计,今年以来,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帮助我省中小企业办理融资46.36亿元。
而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在今年前八个月里,小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9.97亿元,贷款规模从年初的38.7%增长到八月末的47.72%。推出的“商贷通”产品,以合肥白马服装城、安徽大市场等商圈、商会、专业市场为目标,形成点面结合的开发模式,不仅抓住小微企业的广阔市场,而且有效缓释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小企业贷款继续快速增长。 8月末,全省小企业贷款余额2916.0亿元,同比增长56.67%,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7.6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大、中型企业50.9和49个百分点。
金融运行面临多重挑战
省政府金融办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当前我省金融运行面临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呈逐月走低趋势,单位经济体实际获得贷款量下降。
部分企业反映,“我们已通过了贷款审批,但却迟迟拿不到急需贷款,这已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
“一些符合贷款条件、政策投向、有相应担保的企业,获得贷款的机会明显小于往年。 ”业内人士分析,从近两个月的信贷投放看,贷款增速明显减缓。同时,融资成本则不断上升,8月份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8.30%,创2009年以来新高。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及其他一些民间金融机构,放高利贷现象较为普遍。居高不下的利率水平使企业财务成本上升,整个实体经济面临“钱紧”和“钱贵”的状况。
中小企业、农村种养户、个体工商户在调控中受到的冲击较大,资金供求紧张加剧,只能通过银行信贷以外的途径进行融资。
面对金融运行的多重挑战,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副行长戴季宁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把贯彻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同时,把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与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支持与经济转型发展的契合度。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突出重大战略、重点区域、重要环节的信贷支持,把服务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作为金融支持的重中之重。
“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和企业技术革新,促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我省八大新兴产业项目资金跟进。 ”戴季宁强调,进一步落实好县域、中小企业和“三农”的信贷支持政策。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认真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切实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拓展金融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有效途径。
“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挖掘其他类型融资潜力,多渠道筹集资金,如股权和债券融资等。 ”业内人士指出,扶持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让新型微型融资主体发挥功能。
(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