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深化改革 高新区探索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2-28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就全球产业革命而言,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兴起无不源于科技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紧密结合是社会变革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引擎。

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来,作为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及科技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及科技发展进步,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政策先行先试,率先探索建立起科技投融资体系,为完善我国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金融政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广开经费来源,鼓励部门、企业和社会集团向科学技术投资;对于变化迅速、风险较大的高技术开发工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给予支持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的措施。

自此以后,中央与地方政府层面的相关科技金融政策相继出台。

为了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1999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这是我国第一个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资助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2005年11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家与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提供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2007年7月,财政部、科技部发布《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首个国家级创投引导基金正式启动。

1999年,科技部会同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的若干意见》,促进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法规支持风险投资公司的建立与发展。目前,我国风险投资机构日趋成熟,实力不断壮大。

200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报价试点启动,其功能是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股份转让和股权私募服务;2009年10月,以支持自主创新和高成长性企业为目标的创业板市场也正式启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2011年7月发布的《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要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建立多渠道科技融资体系;加快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方式;支持具备条件的国家高新区内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代办系统,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出台,推动了我国科技金融政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国家高新区成为科技金融政策“试验田”

科技金融一直是国家高新区关注的重要工作。1991年,原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审定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家高新区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信贷、金融、保险、专利、技术市场等为主要内容的支撑服务体系。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首个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此后各地数十个国家高新区陆续获批。目前,国家高新区在聚集金融服务资源、搭建技术和资本对接机制、政策先行先试、科技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券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金融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2001年,《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实施,在金融服务体系创新上做出了多项创新性探索,包括建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机构和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贷款担保绿色通道,实施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瞪羚计划”等。

目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初步形成“一个基础、六项机制、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同时以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目标,初步形成了跨部门、跨系统的科技金融联动工作机制。其中,“一个基础”是指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信用促融资、以融资促发展;“六条机制”为信用激励机制、风险补偿机制、以股权投资为核心的投保贷联动机制、银政企多方合作机制、分阶段连续支持机制、市场选择聚焦重点机制,以促进技术与资本高校对接;“十条渠道”包括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境内外上市、代办股份转让、担保融资、企业债券和信托计划、并购重组、信用贷款、小额贷款等。

成都高新区提出了“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差异,由政府扮演“人梯”角色,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长周期,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该多支持一点,什么时候该引进风投介入,什么时候适合银行、担保进入,什么时候可以实行债权股权融资,什么时候又能改制上市。

2010年年底,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率先推出“金融超市”。作为全国首家公益性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示范,武汉“金融超市”通过整合武汉地区各银行机构、主流担保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机构,以及关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国内外知名风投机构的力量,优化组合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需求的融资产品,提供更快捷、更优惠的融资服务。

2011年10月,我国首家拥有法人资格的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有限公司”获批在上海筹建,将专注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此外,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14家商业银行已在中关村设立了为科技企业服务的信贷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在杭州高新区,杭州科技银行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特点,推出了订单贷、收入贷、期权贷等系列金融创新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成为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融资,不仅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规范内部管理,进一步做强做大。为此,各国家高新区一直将促进园区企业上市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据了解,西安高新区计划到2013年实现上市及挂牌企业100家的发展目标;长沙高新区、济南高新区等多家高新区也在积极准备,对企业进行培训、内核等,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三板”扩容机遇。

作为国内人才智力和高端科技研发创新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中关村不断完善“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送审一批、上市一批”的培育工作体系,截至2011年年末,中关村示范区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已经突破200家。其中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达到42家,形成中关村板块。同时,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总体运行平稳,截至2011年12月初,已有152家企业参与中关村代办股份报价转让试点,挂牌企业达到101家,中关村的探索为试点的进一步扩容以及建立统一监管下的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积累了经验。

良好融资环境促高新区企业顺利成长

随着国家高新区科技投融资体系的日益完善,这里已经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在各个国家高新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茁壮成长,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在中关村上市公司中,涌现出联想、百度、汉王科技、碧水源、北斗星通、华锐风电等一系列知名品牌,其技术和产品市场前景广阔,未来产业规模巨大。

在成都高新区,“梯形融资模式”及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有效破解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2010年年底,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企业融资路演平台——云资本正式落户成都高新区,这一平台承载对接资金规模庞大,其中仅风险投资私募类就可达数千亿元。

2011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难题更显突出。特别是下半年出现的温州民营企业的“跑路潮”引人瞩目。与此同时,得益于一系列融资政策的支持,与温州临近的绍兴高新区却能够底气十足地宣布:“目前园区企业运行正常,没有发生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也没有一家企业关停。”不仅是在绍兴高新区,实际上,许多国家高新区多年来一直坚持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大大缓解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近期,科技部等八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要在国家高新区内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奖励机制;依托国家高新区,开展科技部门与银行之间的科技金融合作模式创新试点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这是对国家高新区在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与实践方面提出的新期望,也是国家高新区所应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筑巢引凤 高新区集聚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
下一篇:发改委拟规范物联网市场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