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进驻企业动态

泰美世纪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 入编《中关村标准故事》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4-01-13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泰美世纪作为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标准制定者   入编《中关村标准故事》一书

手机电视标准之争是国内外技术之争,泰美世纪立足自主创新,使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CMMB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融合创新服务未来的崭新时代,正走向世界。


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标准:三网融合的催化剂

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电视和手机被公认为是两项最伟大的发明。而移动多媒体广播(俗称手机电视)作为两者的融合,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不仅会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而且会给文化产业、信息服务业和民族工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是中国广播电视技术新的发展,是促进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国外技术和标准觊觎中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市场这块大蛋糕之时,如果我们不去尽快出手而任其发展,可能就会出现七国八制的情况,全国不仅不能统一形成一个网,而且将导致各种移动电视终端难以实现全国漫游,同时国外专利问题还将给我国庞大的电子制造业带来承重负担。因此,研发并推出我过自主的标准体系势在必行。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由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美世纪)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成为CMMB标准体系的信道标准(标准第一起草单位是广播科学研究院)。

泰美世纪于2003年1月在北京中关村创立,至今已过去10年时间。在这10年中,泰美世纪参与了CMMB标准的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多个产业标准的制定,制定标准和技术开发成为泰美世纪的主业。泰美世纪总经理申红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为产业服务、为国家服务,是制定标准的首要目标。

从通信转战广播电视

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所长王联获悉了刘辉团队在OFDM技术领域的开创性成就,力邀刘辉团队转战广电,与广科院合作,加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组。

泰美世纪的技术创始团队早年从事移动通信研究,团队领袖刘辉博士1994年就在美国德州大学研发SCDMA,是3G标准TD-SCDMA的主要研发成员。2000年,在华盛顿大学任职电子工程系副主任的刘辉教授在美国西雅图创建了一家从事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公司Broadstorm Telecom Inc,从事基于OFDMA技术的4G系统研发,在那时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刘辉团队属于先驱。

2001年,Broadstorm进入中国,在北京中关村产业园区创建了保斯通通信公司。刘辉团队进入中国的主要使命是应当时中国网通之邀为网通建设下一代宽带无线实验网,网通期望Broadstorm研发的4G OFDMA技术能够为网通开创新一代宽带无线的未来。但在2002年年初,中国电信进行重组,南北拆分,中国网通、中国吉通和被拆分的“北电信”成立“大网通”公司,新公司的人事变更和战略调整,导致Broadstorm为原中国网通开创宽带无线新纪元的梦想变得难以为继。

在这种情况下,保斯通总经理李群一心欲为这个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研发团队另找出路,因为她深信,这些人在自己的祖国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时任大唐电信国际部总经理的申红兵,也是刘辉团队的市场顾问,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介绍李群认识了时任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所所长王联。王联获悉刘辉团队在OFDMA技术领域的开创新成就,而国际上新一代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也多采用OFDMA技术,因此,王联力邀刘辉团队转战广电,与广科院合作,加入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研发工作组。

于是在2003年1月,李群,申红兵与刘辉等人在北京中关村产业园区创建了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从此,刘辉团队登上了正待起航的中国数字电视自主创新、自主制定标准你、的大船,至今已整整10年。

从大屏转战小屏

手持电视相比大屏幕电视,标准体系不同,因为屏幕小,发射码率可以低很多。另外,移动手持终端大多靠电池供电,必须考虑省电问题,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接受端芯片可以做到极低能耗。

“即便采用相似的技术路线,对方案设计的系统性考虑是否充分以及对具体技术掌握程度的差异,不用系统的最终性能也会呈现不同特性、不同结果。如同‘川贝枇杷膏’,不同厂家即便都用相同药名,但各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有别,药的效用也会不同。如果要筛选出某一厂家的技术来做标准,就会出现竞争博弈。”申红兵对10年来的标准深有感触。

泰美世纪创立的初衷其实是开发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方案。

早在1995年,我国就已经决定制定自己的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标准。2001年前后,清华的多载波方案和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方案一直在进行激烈的博弈。广科院与泰美世纪合作,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也开发出一套系统和原型机,参与了地面电视传输标准的竞争。

从2003年到2006年,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之争空前激烈、跌宕起伏。数字电视地面传输国家标准特别工作组最后确定了“三合一”方案:调制技术提供两个选项,分别是清华的多载波和交大的单载波,纠错编码采用由泰美率先提出的LDPC方案。

这时,北京奥运会对加快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产业的需求日益强烈起来,用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服务于奥运会,战略意义巨大。泰美世纪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其研发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的基础上,开始转向研发手机电视标准。

CMMB是手持电视传输标准,它可视为数字电视无线传输技术的一个高端分支。无线传输的数字化使得信号抗干扰能力大大争强,从而使得电视的移动接收成为可能。近年来,手机、车载GPS导航终端等大量小屏幕移动终端快速普及,使得移动电视技术从针对大屏幕的电视衍生发展到针对小屏幕的手持电视(HandheldTV)。

CMMB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应用终端涵盖所有屏幕在7英寸以下的手持移动终端。它的最大优势就是支持移动接收,可以通过地面无线也可以通过卫星无线实现信号覆盖,无论走到哪里,均可收看到新闻、资讯、娱乐等节目内容,以满足现代信息社会“信息无处不在”的需求。

申红兵告诉记者,手持电视相比大屏幕电视,标准体系不同,因为屏幕小,发射码率可以低很多。另外,移动手持终端大多靠电池供电,必须考虑省电问题,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接收端芯片可以做到极低能耗。

不负众望自主创新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申请了38项发明专利,在系统性能、建网成本、终端省电等方面均优于日、韩系统。

21世纪初,针对手持终端的移动广播系统发展迅速。美国于2002年开始卫星数字声音广播;日本、韩国于2004年3月开始S波段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为S-DMB);欧洲开始了地面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以T-DMB或DVB-H为应用标准。美国高通开发了名为MediaFlo的技术标准,在全美建立地面无线移动多媒体广播网;同时,欧盟还投入巨资支持阿尔卡特公司利用卫星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业务(技术标准为DVB-SH)。

正是看到移动多媒体广播的巨大发展前景,国外的技术标准在全球跑马圈地,由于中国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国外的一些标准也开始向我国一些地方推销,意图主导占领中国市场,各地,各部门也表达出了开展业务的强烈需求。

“如果我们不去尽快主导、不去尽快占领市场而任其自由发展,可能就会出现失控现象,导致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出现七国八制的情况。全国不仅不能统一形成一个网,而且将会导致各种移动终端难以全国漫游,同时国外专利问题还将给我们电子制造业带来沉重负担,从而导致一个蓬勃的朝阳产业在我国得不到良性发展。”时任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说。

因此,2004年12月,中央主管领导指示国家广电总局跟踪国外发展趋势,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

2005年,中国广电代表团多次访问日本和韩国,探讨中国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项目引进日韩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对中方而言,使用成熟技术意味着没有风险,对日、韩而言,如果他们的技术输出给中国,他们早已开发出成熟产品,有先发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将回报他们以市场,这是经典的以市场换技术模式。

日、韩方案的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东芝公司手上,2005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与东芝会谈,探讨中国的手机电视系统采用东芝的卫星移动广播方案的可行性,要求东芝把核心技术转让给中方无偿使用,使用日方技术,东芝在产业化方面有优势,可以在今后的设备采购中获得回报,但是东芝拒绝了,东芝提出要收取1亿美元技术使用费。这完全出乎国家广电总局的预料。

日、韩方面不认为中方有能力自己开发出商用的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更不用说在3年内开发出一套这样的系统并建立一个完整产业链去服务北京奥运会。中国的专家也基本认同此看法,而当时,除了日、韩方案,世界上并没有第二个方案可供中方选择。在东芝眼里。既然它是唯一的,收取1亿美元技术转让费,应该是很合理。

“日方显然打错了算盘,对中国广电而言,虽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虽然有北京奥运的压力,但中方也决非完全没有信心自己解决问题。国家广电总局高层应对东芝的态度很淡定,没有讨价还价,也没有过多请求。”申红兵回忆道。

因为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泰美世纪的创业者们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提出用其擅长的OFDM调制技术取代东芝方案的CDM调制,纠错编码亦改为LDPC。但领导对如期服务北京奥运还有担忧,认为由泰美世纪主持研发一个全新方案可能赶不上奥运,还是希望能够跟日、韩进行合作,争取借鉴他们一些成功经验,泰美世纪的技术可以加入、参与完善方案。

此后,国家广电总局再次组织专家代表团访问韩国,中方希望与韩国三星公司联合开发此项技术,但韩方对此也没有积极响应。面对如此局面,泰美世纪在这个项目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变得举足轻重。

泰美世纪在此前开发地面电视方案的基础上,很快开发出一套适合卫星与地面网络相结合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原型机,随后,欧洲阿尔卡特公司闻风而动来到中国,提出他们的技术优于泰美世纪。通过同台竞争,阿尔卡特最终承认泰美的方案可行并且更加先进。

此后阿尔卡特参照泰美世纪的技术思路研发了一个基于OFDM调制技术的新版DVB-SH方案,在2008年冬天,阿拉伯卫星公司S2M项目技术招标中与泰美世纪再次展开竞争,泰美世纪方案再次胜出。

2005年11月,通过对泰美世纪开发的系统所进行的多次测试和论证,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同意考虑以泰美世纪开发的信道技术作为我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系统的首选方案,泰美世纪把传输方案命名为TiMi-H。

2006年初,北京市中关村委员会、北京市工促局(现北京市经信委)立项支持以泰美世纪为首的多家中关村企业(泰美世纪—标准、创毅视讯—芯片、泰合志恒—芯片、联想移动—终端、华旗资讯—终端、北广电子—发射机)共同打造CMMB产业链以服务北京奥运,随后科技部也设立专项支持CMMB产业化发展。这些举措,为CMMB成功服务北京奥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6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司鉴于中国的手持电视将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相结合的天地一体网络,提议TiMi-H更名S-TiMi,突出卫星(Satellite)的存在。2006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STiMi成为CMMB标准体系的信道标准。

王效杰司长告诉记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TiMi申请了38项发明专利,在系统性能,建网成本,终端省电等方面均优于日、韩系统,其先进性、创新性和经济实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可以同轨双星覆盖全国,可以组建大半径单频网,而日、韩系统不能实现;二是系统传输性能优良,传输数据率比日、韩系统高50%;三是建网成本低,地面增补网络设备成本约为日、韩系统的10%左右;四是终端省电,终端信道部分耗电可以降低到日、韩系统的10%。

标准出台以后,产业化行动紧接着展开

2006年10月27日下午,CMMB产业联盟第九专题组——终端组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想集团、长虹、华旗资讯、普天、UT斯达康、中国卫通、夏新、华虹、中星微电子、北京创毅视讯等几十家成员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

“按照计划,2007年年初终端组推出工程样机,年中建立全系统实验网,下半年开始全系统实验,为终端机提供调试、联试的机会,进行商业化实验,年底终端商用机要达到一定的批量,目标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召开时,能够在一些地区提供手机电视商用服务。”时任广科院电视技术所所长杨庆华在此次会议上向工作组成员单位通报。

成功服务北京奥运

手机电视标准的博弈是时代的产物,它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开启了一个暂新的时代————融合创新服务未来。

服务北京奥运会,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观看精彩的奥运比赛,这是CMMB的第一个使命。

此时,国内外很多大企业纷纷加入CMMB产业链,如北京中星微电子以及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英飞凌(与泰美世纪合作)很快就开发出了调解芯片,这两个项目后来演变为北京创毅视讯和北京泰合志恒两家公司,他们均成功提供量产芯片服务北京奥运会;北京联想、北京华旗资讯、北京新邮通等多家终端企业成功推出CMMB终端;世界主要的广播发射机企业均在北京奥运会前生产出成熟的发射机;中兴通讯等知名通信企业也纷纷参与到CMMB产业链中,中兴还与泰美世纪合作,很快开发出协议层和业务层等配套标准。

CMMB标准的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度迅速获得产业高度认同,产业链的迅速成熟也解除了国家广电总局对服务北京奥运会在时间上的担心。

与此同时,手机电视国家标准争夺战升级,手机电视领域各大阵营纷纷行动起来、参与进来。

多年后,回忆起当年的激烈交战,申红兵说,回头看那些争执与博弈,手机电视国家标准之争是国内外技术之争和公司之间的利益博弈,是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利博弈,但真正影响深远的却是由此引发的通信与广电这两个行业关于未来的博弈。博弈各方无疑为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政府管理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时间转眼到了2008年,这是CMMB规模化试验和成功服务北京奥运会的关键一年。在CMMB试验期间,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移动分别向奥运会相关组织和团体赠送了CMMB终端或具有CMMB功能的TD-SCDMA手机,在37个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奥运城市)开展了相关试验,获得了CMMB良好的传输、发射、覆盖、接收体验。

经过泰美世纪团队的艰苦努力,原先指望日本东芝、韩国三星等公司做的事情,都由泰美世纪及后来加入CMMB产业链的诸多公司一同努力而做到了,并成功实现了服务北京奥运会。

拓展国际化之路

泰美世纪牵头的CMMB产业联盟,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支持下,开发了适应美国市场的CMMB标准,与香港CMMB VISION公司合作,正在美国建设试验网,CMMB有望成为进入美国运营的第一个中国产业技术标准。

2008年以来,除了在国内市场加紧布局外,CMMB联盟一直在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申红兵向记者介绍,在中东S2N公司(由阿拉伯卫星公司发起成立)的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方案竞标中,CMMB力克阿尔卡特公司牵头的欧洲标准DVB-SH和韩国公司牵头的日韩标准S-DMB,成为竞标的胜出者。S2N公司的卫星移动多媒体广播项目受2008年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目前中方仍在对项目保持跟踪。

2010年。泰国IEC公司在取得泰国唯一的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权后,与CMMB产业联盟进行了深入沟通。经过对国际上DVB-H、T-DMB、CMMB等多种技术标准详细评估和产业研究,最终选定采用CMMB标准开展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并计划与国内移动多媒体广播运营支撑系统全面对接,实现跨国收看电视的自动漫游。IEC公司计划尽快在曼谷地区开展CMMB商业运营。

在印尼,香港上市公司CMMB VISION与泰美世纪合作,与印尼当地运营商组成合资公司CMMB Nusatara,负责组建和运营CMMB网络,运营模式为移动电视以及移动电视+3G捆绑服务,本土伙伴提供视频、节目内容、客户群及协助解决印尼政府的相关资质审批。CMMB VISION与泰美世纪合作,提供CMMB技术支持、系统集成和运营方案、终端产业链配套、启动资金等,拟先在雅加达建设一个示范网。

在中兴通讯和其他中国公司的推动下,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几内亚、中非这个几个国家都已经开通了CMMB服务,在其他一些非洲国家也在建立试验网。

欧洲虽然已经确定采用DVB-H作为欧洲移动电视标准,但经过多年的推广,效果并不理想。2011年,法国TDF广播公司对全球移动电视技术标准进行了全面评估,CMMB以其先进的技术、成熟的产业链和我国CMMB运营公司“中广传播”(CBC)的运营模式,获得法国TDF公司的高度认可。2010年3月底,法国TDF代表团来到中国对CMMB开展全面考察,中广传播联合业内企业与法国TDF代表团进行了为期3天的商务合作交流和洽谈,就CMMB技术、业务、系统、营销及演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TDF公司对CMMB业务、运营情况、商业模式和拓展思路等给予了高度评价。

“目前CMMB标准已经有160多家企业参与,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CMMB产业联盟开发出了适应美国市场的CMMB标准,与香港CMMB VISION公司合作,正在美国建设试验网,CMMB有望成为进入美国运营的第一个中国产业技术标准。”申红兵说,“目前已经通过美国FCC组织的技术方案审批,在美国搭建一个演示网(为配合FCC审批需要),CMMB VISION公司在美国纽约地区购买了4个6MHz频段用于做CMMB广播。CMMB有望通过示范网络建设和商用化,成为国际标准。”

大 事 记

2003年1月,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支持下北京泰美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03年12月,泰美世纪与广播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制的TiMi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系统正式通过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鉴定。

2004年1月—11月,TiMi系统正式参与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工作组组织的仿真测试和系统测试。

2004年12月,我国数字电视地面标准工作组提出“三合一方案”,由清华方案、交大方案和广电方案融合为一个“双模方案”。2006年8月被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并颁布为国家标准。

2005年,泰美世纪以TiMi方案为基础研发适合卫星与地面网络相结合的手持电视S-TiMi系统,参与广电总局重大项目——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手机电视方案遴选。

2006年6月,泰美世纪STiMi原型机系统研发成功,通过广电总局科技司组织的多项测试和鉴定。

2006年10月,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CMMB)标准体系的第一个标准——信道传输标准STiMi被广电总局批准并正式颁布。

2007年10月,由北京创毅视讯和北京泰合志恒研发的CMMB-STiMi信道解调芯片正式投放市场。

2008年3月,由北京联想、北京华旗资讯、中兴通讯等公司采用STiMi量产芯片研制的多款CMMB手持终端以及由北京北广电子等多家公司研制的CMMB发射机亮相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展CCBN。

2008年8月,CMMB广播式手机电视成功服务北京等7个奥运城市,兑现了“随时随地看奥运”的承诺,为北京奥运——“ 科技奥运”做出重大贡献。

2009年开始,CMMB系统开始在全国推广,中广传播有限公司作为全国唯一运营商,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合作,建设全国性CMMB网络。

2011年底,CMMB信号已覆盖全国绝大多数县级以上城市,CMMB终端超过1亿。




上一篇:合力宏通动漫:《咔咔历险记》 有爱,有梦,有担当
下一篇:来自三维世界的最美巧克力 北科光大自主研发的巧克力食品3D打印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