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知 园区新闻
媒体报道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发布

http://www.bjmmedia.cn      发布日期:2011-10-24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关注度:
http://www.bjmmedia.com.cn

《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10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勾勒出了未来5年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蓝图。

在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用5年时间,实现技工贸收入超过1万亿元,孵化培育形成4-6家规模超过千亿元的大企业,同时孵化壮大上万家“专、精、特、新”中小微科技企业。

10月18日正式对外发布的《中关村科学城发展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用这样一组令人炫目的数字勾勒出了未来5年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蓝图。

对比一下2009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的总收入接近1.3万亿元,如今位于中关村核心区核心的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目标,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关村。

从“电子一条街”到现代科学城

中关村科学城位于北京西北部的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周边,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核心。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诞生地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祥地,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就诞生在这一区域。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不懈努力,如今这一区域汇集了重点高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上百家,以及联想集团等6000余家高科技企业,成为我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刚刚发布的《规划》提出,要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科技与金融融合、科技与文化融合。力争用5-10年时间,把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为世界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企业研发总部云集、高技术服务业发达、科技创新创业和国际科技交流活跃的现代科学新城,巩固提升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龙头地位。到2015年,中关村科学城技工贸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速保持在20%左右。

中关村创新平台常务副主任、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组长、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副主任梁胜表示,可以用“3437”来概括《规划》内容,“34”是指在“十二五”末实现“三个提升、四个一流”,接下来的“3”是指三大任务,“7”是为实现三大任务而打造的七大类平台。

梁胜具体解释,“三个提升”是指原创能力显著提升,年专利授权量达1万件以上,年均增长30%;成果转化能力大幅提升,年技术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技术交易额占到全国25%左右;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升,在首都经济圈和全国其他地区辐射带动一批专业产业基地发展。

“四个一流”即聚集3万名左右全球一流的高端人才;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培育国际一流的高技术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行业一流的特色产业园,聚集企业总部及研发机构。

“三大任务”包括:第一,承接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一批世界级的原始创新科技成果,建成世界一流的科研高地;第二,承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863计划,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科技企业总部运营、研发设计、技术服务等高端环节,带动国家和北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以国家在中关村开展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高技术服务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做强做大研发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科技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产业。

为了实现这三大任务,《规划》明确了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路径,要围绕机制体制创新,依托中关村创新平台,打造人才集聚平台、资本配置平台、特色产业园、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型大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等七大类平台,把相对稀缺的空间资源盘活利用起来,把相对封闭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起来,把密集的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对接起来,实现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产业转化、辐射发展等创新环节有机衔接互动,政府、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新局面。

促进42个细分产业发展

由北京市经信委会同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发改委、市教委、市科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交通委、市商务委、市金融局和海淀区政府等相关部门共同编制的《规划》于2011年年初启动,采取“政府+龙头企业+战略科学家+行业中介”的大协作模式,由产业链龙头企业牵头和科学家参与,编制了42个细分产业促进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形成了《规划》,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专家、有关部门和区县的意见,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重点编制的42个细分产业促进实施方案,细分产业不仅包括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软件、数字电视、生物制药、卫星应用、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引领新技术发展的新兴产业,还包括研发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技术交易与经营服务、创业孵化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

《规划》如此细化到42个具体的产业领域,长城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用“令人吃惊”来评价。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发展的新兴产业大多是跟随性产业;未来30年,中国尤其是中国的高新区一定要走发展原创型新兴产业的道路。中关村示范区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此次《规划》明确的42个细分产业领域发展方向,有很多正是原创性新兴产业。相信将来会从这里诞生不少原创性的新兴产业,并辐射到全国以及世界各地。

《规划》提出,要坚持合作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在布局上立足但不局限于现有区域,引导研发设计机构和高科技企业总部在科学城内布局,引导中试转化和生产基地在首都经济圈及全国其他区域合理布局,形成对外辐射发展格局。

拆掉围墙加快产学研结合

随着《规划》发布,一个颇为引人瞩目的现象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年来横亘在大院大所和高校间的围墙将会被拆除。

在北京北四环路和学院路交会处的东北角,原本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地域的一人多高的围墙已经拆掉,因为这里将建设由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海淀园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打造的中关村高端人才创业基地。

拆掉围墙,北京科技大学并不是个案。北京理工大学拟将西三环和北三环交会处的围墙推倒,打造中关村国防科技园。

梁胜介绍说:“目前参与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十几所高校大多数都表达了拆掉围墙的想法。”

事实上,拆掉围墙并不是将所有校墙拆除完全开放,而是要在有富余空间的地方拆除部分围墙,盖产业楼、办产业园,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压力。

根据《规划》,将支持龙头产业和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共同建设一批专业集聚、开放共享的特色产业园。截至目前,北京市政府已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35个项目单位签约,拟建设37家产业技术研究院和产业创新园。

拆掉“围墙”不仅是指盘活土地空间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园,同时还要拆掉多年来产学研之间无形的“围墙”,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

据了解,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区域内汇聚了27所国家重点高校、30多家中科院研究所、25家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创新资源,是实现中关村科学城发展目标的关键。

梁胜说,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将尝试打破产学研之间的隔阂,紧紧围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的战略思想,立足区域拥有的丰富科技资源,把夯实基础研究与加强前沿技术开发作为立足点,把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切入点,把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作为落脚点,进一步释放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活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改造升级现有老城区,盘活利用相对稀缺的空间资源,开放共享相对封闭的科技资源,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地方政府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发挥对首都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上一篇:民营科技企业成经济“转方式”先行者
下一篇:北京将大力扶持微小企业发展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32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32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23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23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9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9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
中关村多媒体创意产业园 160㎡写字楼出租
核心区5A级写字楼招商
160㎡,精装修
([2017-10-18]) [查看全文]